文学名著和普通的小说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文学名著”更多是一种基于营销和常识而普遍使用的概念。很多人在为一些通俗小说鸣不平的时候,常用的一个理由是,某某名著也曾是十分流行的,所以今天流行的很多通俗小说,未来也可能是名著。但且不说这种论证的逻辑是否有问题,首先把知名度和作品本身的优劣联系起来就很有问题。 传统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主要是以经典作品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序列的。而“经典作品”与“名著”之间的最大作品,在于前者可以没有“名气”。如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汉赋到后来骈文发展的这几百年历史,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除了极少数研究者,普通人对“赋”这种文体可以说稍有了解,更遑论谈其发展和意义。 其实在“赋”的发展历史上,名作是非常多的。如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来自左思的《三都赋》,而在今天,张衡出名是因为他发明了地动仪,但是在东汉时期,地动仪的知名度远不如张衡的《二京赋》。更不用说司马相如这种可以凭一篇赋就直接改变个人命运的例子了。 赋的没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毫无疑问,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今天,“赋”的知名度显然还不如唐宋诗词。(因为今天我们说“名著”,通常都是基于当下而言的) 所以,之前我在其他会回答下说过,文学以及各种艺术“可以”雅俗共赏,但不能把雅俗共赏或者知名度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在文学史上,各种经典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没落或只为专业人所知,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的,但如果说眼里只有名著,那可能证明说这话的人缺乏基础的“经典”阅读量。 如前面所说,经典这个概念更好去解释文学史上诸多作品的高下,而“名著”强调的则是“名”。“经典”——英语中对应的单词是 classic,都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词语,但“名著”这个词的出现却相当晚。在我个人看来,“名著”是一个介乎于“畅销书”与“经典”之间的概念,其一方面比畅销书多一些文学属性,并不是完全以销量论高下,但是与经典作品相比,又多了以影响力、知名度等非文学因素考量的标准。 作为一个外来的词语,在今天的英语中,与“名著”、“影响力”等有关的概念包括 best-seller、popularbooks、famousbook、masterpiece、classic 等。不严格的来讲,上述概念都可以被近似翻译为“名著”(去搜索上述单词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汉语释义都包含“名著”相关的内容)。但这些概念之间还有区别,best-seller 是按销量排名的,就如同是网文平台按订阅量或阅读量的排名一样,维度较为单一;popularbooks 兼有“大众 / 通俗读物”和“受大众欢迎的读物”两层意思;famousbook 强调的是知名度或影响力,这就不再是单一的销量和大众口味维度,而需要进行一些价值判断;masterpiece 指的是“优秀作品”或者“杰作”,更多是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的评断;而 classic 则需要加入专业的和时间的评判维度,通常是在作品诞生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的判断。 这几个概念之间,并不是互相隔离的,classic 可以是 best-seller,popularbooks 也可以是 masterpiece。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是 best-seller 或者 popularbooks,就一定是 masterpiece 或 classic。在汉语中,起初“名著”所指的基本都是 masterpiece 和 classic,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系列,都是各学科内的经典之作。但后来,“名著”这个含义的概念是不断扩大的,进而可以去指代一部分 famousbook 及 popularbooks 了。 某种意义上,“名著”的含义与“名人”非常相似。“名人”可以是某方面水平很高的人,如袁隆平、张艺谋、余华等人,可以是“名人”,而一些网红、流量艺人等也可以被称为“名人”。当然,这里的“名人”,又不纯粹是以粉丝量、流量等来排名的,而是会掺杂很多主观的、价值性的判断。但无论如何,我们说 papi 酱和张艺谋都是名人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二者在艺术水平上相当,而只是就他们的“知名度”而言的。 可与此同时,现实中也有很多“非名人”。比如两院院士,基本都是各领域的顶级学者,但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在本领域内有名,像袁隆平、钟南山这样妇孺皆知的很少。那么,如果要写一本《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史》,除了袁隆平,肯定还要写到很多普通人不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当然,这些人谁应该被写入,是需要专业知识来判断的,而这就是领域内的人的任务了。 不过,在现实中,不同时期可能因为文学艺术观念的变化,对“经典”的定义也会存在区别。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在明朝被称为“四大奇书”,这个称呼就很恰如其分——这一方面肯定了这些书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但另一方面,当时小说还是一种不怎么入流的文学类型,“经典”只是针对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这些而言的,因此称其为“奇书”更为合适。后来,金圣叹将《史记》、《庄子》、《水浒传》等六部书称为“六才子书”,这里“才子书”也代表了其评价作品的维度。但后来随着小说地位的提升,在编纂中国文学史的时候,小说要追溯源头,那《西游记》等自然就是经典之作了。 再如张爱玲的小说,在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未得到重视,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只是一个边缘作家。但随着八九十年代后社会思潮的变化,张爱玲的价值被重估,其作品也具有了相当的经典性。因此,“经典”与否也不是一个恒定的概念,而是在不同时代随时可能变动的。 如果非要说文学经典(或者说名著)与普通小说作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那就是在身为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文学经典会加入如艺术价值、思想内涵、历史影响、开创性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这其中的评价,既有时间性的维度,也有空间性的维度,而是否畅销、读者人数多寡虽然也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但是权重极低(也可以说,经典文学的“畅销”或者“影响力大”,是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的,并不是针对“大众”而言的)。 通常情况下,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通俗作品或畅销作品,可能会满足一两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如金庸、刘慈欣等人的小说,在思想、艺术性等维度还是具有诸多值得肯定的价值的,比绝大多数的“严肃文学”都要好得多。但如果以“经典”的标准去要求,则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至于到底什么地方有所欠缺,只需要多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大概也就能琢磨出来了。 查看知乎讨论

11月 14, 2024 - 15:30
 3547
文学名著和普通的小说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头图

“文学名著”更多是一种基于营销和常识而普遍使用的概念。很多人在为一些通俗小说鸣不平的时候,常用的一个理由是,某某名著也曾是十分流行的,所以今天流行的很多通俗小说,未来也可能是名著。但且不说这种论证的逻辑是否有问题,首先把知名度和作品本身的优劣联系起来就很有问题。

传统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主要是以经典作品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序列的。而“经典作品”与“名著”之间的最大作品,在于前者可以没有“名气”。如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汉赋到后来骈文发展的这几百年历史,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除了极少数研究者,普通人对“赋”这种文体可以说稍有了解,更遑论谈其发展和意义。

其实在“赋”的发展历史上,名作是非常多的。如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来自左思的《三都赋》,而在今天,张衡出名是因为他发明了地动仪,但是在东汉时期,地动仪的知名度远不如张衡的《二京赋》。更不用说司马相如这种可以凭一篇赋就直接改变个人命运的例子了。

赋的没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毫无疑问,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今天,“赋”的知名度显然还不如唐宋诗词。(因为今天我们说“名著”,通常都是基于当下而言的)

所以,之前我在其他会回答下说过,文学以及各种艺术“可以”雅俗共赏,但不能把雅俗共赏或者知名度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在文学史上,各种经典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没落或只为专业人所知,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的,但如果说眼里只有名著,那可能证明说这话的人缺乏基础的“经典”阅读量。

如前面所说,经典这个概念更好去解释文学史上诸多作品的高下,而“名著”强调的则是“名”。“经典”——英语中对应的单词是 classic,都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词语,但“名著”这个词的出现却相当晚。在我个人看来,“名著”是一个介乎于“畅销书”与“经典”之间的概念,其一方面比畅销书多一些文学属性,并不是完全以销量论高下,但是与经典作品相比,又多了以影响力、知名度等非文学因素考量的标准。

作为一个外来的词语,在今天的英语中,与“名著”、“影响力”等有关的概念包括 best-seller、popularbooks、famousbook、masterpiece、classic 等。不严格的来讲,上述概念都可以被近似翻译为“名著”(去搜索上述单词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汉语释义都包含“名著”相关的内容)。但这些概念之间还有区别,best-seller 是按销量排名的,就如同是网文平台按订阅量或阅读量的排名一样,维度较为单一;popularbooks 兼有“大众 / 通俗读物”和“受大众欢迎的读物”两层意思;famousbook 强调的是知名度或影响力,这就不再是单一的销量和大众口味维度,而需要进行一些价值判断;masterpiece 指的是“优秀作品”或者“杰作”,更多是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的评断;而 classic 则需要加入专业的和时间的评判维度,通常是在作品诞生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的判断。

这几个概念之间,并不是互相隔离的,classic 可以是 best-seller,popularbooks 也可以是 masterpiece。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是 best-seller 或者 popularbooks,就一定是 masterpiece 或 classic。在汉语中,起初“名著”所指的基本都是 masterpiece 和 classic,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系列,都是各学科内的经典之作。但后来,“名著”这个含义的概念是不断扩大的,进而可以去指代一部分 famousbook 及 popularbooks 了。

某种意义上,“名著”的含义与“名人”非常相似。“名人”可以是某方面水平很高的人,如袁隆平、张艺谋、余华等人,可以是“名人”,而一些网红、流量艺人等也可以被称为“名人”。当然,这里的“名人”,又不纯粹是以粉丝量、流量等来排名的,而是会掺杂很多主观的、价值性的判断。但无论如何,我们说 papi 酱和张艺谋都是名人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二者在艺术水平上相当,而只是就他们的“知名度”而言的。

可与此同时,现实中也有很多“非名人”。比如两院院士,基本都是各领域的顶级学者,但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只是在本领域内有名,像袁隆平、钟南山这样妇孺皆知的很少。那么,如果要写一本《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史》,除了袁隆平,肯定还要写到很多普通人不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当然,这些人谁应该被写入,是需要专业知识来判断的,而这就是领域内的人的任务了。

不过,在现实中,不同时期可能因为文学艺术观念的变化,对“经典”的定义也会存在区别。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在明朝被称为“四大奇书”,这个称呼就很恰如其分——这一方面肯定了这些书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但另一方面,当时小说还是一种不怎么入流的文学类型,“经典”只是针对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这些而言的,因此称其为“奇书”更为合适。后来,金圣叹将《史记》、《庄子》、《水浒传》等六部书称为“六才子书”,这里“才子书”也代表了其评价作品的维度。但后来随着小说地位的提升,在编纂中国文学史的时候,小说要追溯源头,那《西游记》等自然就是经典之作了。

再如张爱玲的小说,在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未得到重视,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只是一个边缘作家。但随着八九十年代后社会思潮的变化,张爱玲的价值被重估,其作品也具有了相当的经典性。因此,“经典”与否也不是一个恒定的概念,而是在不同时代随时可能变动的。

如果非要说文学经典(或者说名著)与普通小说作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那就是在身为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文学经典会加入如艺术价值、思想内涵、历史影响、开创性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这其中的评价,既有时间性的维度,也有空间性的维度,而是否畅销、读者人数多寡虽然也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但是权重极低(也可以说,经典文学的“畅销”或者“影响力大”,是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的,并不是针对“大众”而言的)。

通常情况下,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通俗作品或畅销作品,可能会满足一两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如金庸、刘慈欣等人的小说,在思想、艺术性等维度还是具有诸多值得肯定的价值的,比绝大多数的“严肃文学”都要好得多。但如果以“经典”的标准去要求,则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至于到底什么地方有所欠缺,只需要多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大概也就能琢磨出来了。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