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投流标准是时候变一变了… …

文章指出 2025 年小红书品牌生意从社区种草向全域生意转型,投流平台变为聚光 + 乘风双平台协同,旧投流标准失效,需重构新标准。 2025年,小红书品牌生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社区种草逐步转向全域生意 这场转型背后,商家和达人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流量成本的攀升、平台规则的迭代、用户行为的分化等等 而最核心的变量,是投流平台从聚光变化到聚光+乘风双平台协同,种草流量和电商流量一分为二,彻底打破了过去的流量分配逻辑 砸钱买量的粗放模式逐渐失效,聚光求稳,乘风求快,两平台的差异,决定了投流策略必须从统一模板转向精准分轨 小红书投流标准是时候变一变了 一、投流旧标准正在失效 1)“爆款公式”不灵了 小红书2025年的流量算法强化了内容质量与用户互动权重的占比,比如账号活跃度、笔记完播率、高价值评论等 过去“封面党+关键词堆砌”的套路正在失效。平台算法升级后,更注重用户停留时长与互动深度,例如一篇笔记若被多次收藏但无真实评论,可能被判定为“低质内容”而限流,即使投流预算增加,也难以突破流量天花板2)从单平台到双平台 乘风上线以后,许多商家将聚光与乘风视为“同类工具”,照搬同一套素材和出价策略 实际上,聚光和乘风对商家的作用并不相同,聚光负责拉新,做品牌的长线曝光,乘风则负责转化,结合商品卖点与促销节点,转化商家积累的A3人群 作用不同,需要参考的数据维度也完全不同,两平台都需要建立新的标准来判断哪一篇素材要不要投流 3)合规性要求更高了 尤其是功效类产品,对合规性提高的感受会更强烈 去年没被卡审的笔记类型今年突然被卡审了,去年提起来没事的关键词今年要求提交相关资质了 合规性审核是今年投流必加的一道审核工序,大多数的商家之前更习惯的是直接审内容,今年要优先审核合规性 二、重构新标准 1)内容分层:匹配平台特性 聚光侧:深耕“场景化内容”,例如通过“职场穿搭攻略”植入通勤包推广,利用信息流触达泛兴趣人群,再通过搜索广告锁定精准需求,借助聚光拉新更多A3前人群资产 乘风侧:聚焦“卖点直击”,例如在直播前投放商品预告短视频,突出限时折扣或独家赠品,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下单。或给优质商销笔记的放量,借助商销笔记和直播间的投放转化更多A3后人群2)数据驱动的“动态出价” 聚光:采用“转化目标优化+智能调价”,侧重曝光量与互动率,积累用户画像数据 乘风:选择“ROI出价模式”,根据直播间实时成交数据调整预算分配,例如在黄金时段加投高客单价商品3)双平台协同,让1+1>2 我们团队在策略上做的最好的就是双平台协同 大家可以把聚光理解成超级客服,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把乘风理解成超级销售,把有意向的潜在客户转化为成交客户 聚光DMP反哺乘风投放:将高转化人群包(如加购未支付)同步至乘风平台,用于信息流广告追投 乘风数据反馈聚光:根据广告互动数据(如完播率),在聚光DMP中新增“深度互动用户”标签,优化定向模型 4)风险管控与复盘 不是笔记过审了就没事了,要定期做好笔记的违规预警,定期抽查广告素材,避免笔记关键词出现二次违规 也建议以周为单位,做好周度的复盘,对比聚光DMP人群包与实际转化用户重合度,优化标签组合 分析乘风平台流量分布(如搜索广告 vs 信息流),调整预算分配,如果发现单笔记CPM连续3天超阈值50%,立即暂停并优化 写在最后 不是流量变贵了,而是过去的玩法配不上今天的生态了 小红书的生态变革,本质是一场效率革命。当投流从技术活升级为战略活,唯有拥抱变化、重构标准,才能在这场流量战争中突围 如果一定要总结个投流方法论,我想一定是“数据驱动的精准触达+内容驱动的用户共鸣”。通过聚光DMP锁定高价值人群,结合乘风平台放大内容势能,商家可系统性降低试错成本,实现“品效合一” 最终,投放标准需动态迭代,用户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数据指向哪里,预算就跟到哪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汪仔5712】,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2月 21, 2025 - 09:12
 4019
小红书投流标准是时候变一变了… …

文章指出 2025 年小红书品牌生意从社区种草向全域生意转型,投流平台变为聚光 + 乘风双平台协同,旧投流标准失效,需重构新标准。

2025年,小红书品牌生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社区种草逐步转向全域生意

这场转型背后,商家和达人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流量成本的攀升、平台规则的迭代、用户行为的分化等等

而最核心的变量,是投流平台从聚光变化到聚光+乘风双平台协同,种草流量和电商流量一分为二,彻底打破了过去的流量分配逻辑

砸钱买量的粗放模式逐渐失效,聚光求稳,乘风求快,两平台的差异,决定了投流策略必须从统一模板转向精准分轨

小红书投流标准是时候变一变了

一、投流旧标准正在失效

1)“爆款公式”不灵了

小红书2025年的流量算法强化了内容质量与用户互动权重的占比,比如账号活跃度、笔记完播率、高价值评论等

过去“封面党+关键词堆砌”的套路正在失效。平台算法升级后,更注重用户停留时长与互动深度,例如一篇笔记若被多次收藏但无真实评论,可能被判定为“低质内容”而限流,即使投流预算增加,也难以突破流量天花板2)从单平台到双平台

乘风上线以后,许多商家将聚光与乘风视为“同类工具”,照搬同一套素材和出价策略

实际上,聚光和乘风对商家的作用并不相同,聚光负责拉新,做品牌的长线曝光,乘风则负责转化,结合商品卖点与促销节点,转化商家积累的A3人群

作用不同,需要参考的数据维度也完全不同,两平台都需要建立新的标准来判断哪一篇素材要不要投流

3)合规性要求更高了

尤其是功效类产品,对合规性提高的感受会更强烈

去年没被卡审的笔记类型今年突然被卡审了,去年提起来没事的关键词今年要求提交相关资质了

合规性审核是今年投流必加的一道审核工序,大多数的商家之前更习惯的是直接审内容,今年要优先审核合规性

二、重构新标准

1)内容分层:匹配平台特性

聚光侧:深耕“场景化内容”,例如通过“职场穿搭攻略”植入通勤包推广,利用信息流触达泛兴趣人群,再通过搜索广告锁定精准需求,借助聚光拉新更多A3前人群资产

乘风侧:聚焦“卖点直击”,例如在直播前投放商品预告短视频,突出限时折扣或独家赠品,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下单。或给优质商销笔记的放量,借助商销笔记和直播间的投放转化更多A3后人群2)数据驱动的“动态出价”

聚光:采用“转化目标优化+智能调价”,侧重曝光量与互动率,积累用户画像数据

乘风:选择“ROI出价模式”,根据直播间实时成交数据调整预算分配,例如在黄金时段加投高客单价商品3)双平台协同,让1+1>2

我们团队在策略上做的最好的就是双平台协同

大家可以把聚光理解成超级客服,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把乘风理解成超级销售,把有意向的潜在客户转化为成交客户

聚光DMP反哺乘风投放:将高转化人群包(如加购未支付)同步至乘风平台,用于信息流广告追投

乘风数据反馈聚光:根据广告互动数据(如完播率),在聚光DMP中新增“深度互动用户”标签,优化定向模型

4)风险管控与复盘

不是笔记过审了就没事了,要定期做好笔记的违规预警,定期抽查广告素材,避免笔记关键词出现二次违规

也建议以周为单位,做好周度的复盘,对比聚光DMP人群包与实际转化用户重合度,优化标签组合

分析乘风平台流量分布(如搜索广告 vs 信息流),调整预算分配,如果发现单笔记CPM连续3天超阈值50%,立即暂停并优化

写在最后

不是流量变贵了,而是过去的玩法配不上今天的生态了

小红书的生态变革,本质是一场效率革命。当投流从技术活升级为战略活,唯有拥抱变化、重构标准,才能在这场流量战争中突围

如果一定要总结个投流方法论,我想一定是“数据驱动的精准触达+内容驱动的用户共鸣”。通过聚光DMP锁定高价值人群,结合乘风平台放大内容势能,商家可系统性降低试错成本,实现“品效合一”

最终,投放标准需动态迭代,用户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数据指向哪里,预算就跟到哪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汪仔5712】,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