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12:25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其社交平台上宣布,他“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这一表态立即在国际舆论中引发震动。建造核潜艇本是国家主权事务,但特朗普特意使用“批准”一词,意味着韩美之间在核潜艇问题上存在不对等关系。由于韩国的核潜艇计划涉及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并需美国提供高浓缩铀燃料和关键技术,因此这一“批准”更像是政治交易,而非单纯的军事授权。

事实上,在特朗普访韩前夕,韩国总统李在明已明确向美方提出核潜艇燃料请求,理由是现役柴电潜艇水下续航有限,难以有效追踪中朝潜艇。李在明声称,如果美方同意提供核燃料,韩国将利用自身造船能力建造多艘搭载常规武器的核动力潜艇,在朝鲜半岛周边执行防御任务,从而“减轻美军负担”。这也是韩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开表示要引进核动力潜艇。

然而,这场“核潜梦”背后的政治考量远超表面。特朗普在回应时宣称,韩国的核潜艇将在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美国造船业将迎来复兴”。但问题在于,该造船厂早在2024年就被韩国韩华集团收购,是一家纯商业船厂,既无处理核材料的资质,也没有建造军舰的经验。想让它具备核潜艇建造能力,不仅要改造设施、培训工人,还要投入巨额资金。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政治象征意味的操作——韩国花钱在美国建潜艇,既让美方获得数百亿美元投资,又能在政治上展示“同盟深化”,堪称特朗普式“外交生意”的典型案例。

根据双方协议,韩国未来20年将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其中2000亿为现金投资,1500亿用于造船等产业合作。作为回报,美国承诺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允许韩国获得核潜艇所需燃料。特朗普借机吹嘘“美韩同盟比以往更牢固”,并高调宣称“美国造船业将因韩国投资而复兴”。但韩国国内舆论却极为不满。多项民调显示,超过八成韩国民众认为这笔交易“不公平”,讽刺地称其为“现代版进贡”。毕竟这相当于韩国未来20年每年要向美国上缴175亿美元,而其年度国防预算也仅五百多亿美元。

从军事角度看,韩国渴望核潜艇的原因显而易见。随着朝鲜加快建造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国、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水下活动频繁,韩国现役KSS-III常规动力潜艇难以长期跟踪目标。韩媒甚至提出“核潜艇将以牵制中国航母、追踪中国核潜艇为核心任务”,宣称可在平时执行监视,一旦冲突爆发立即投入交战。显然,这不仅是防御朝鲜,更是主动介入中美博弈的信号。

但现实却远比韩国设想复杂。核潜艇的建造门槛极高,不仅要有成熟的核反应堆技术,还需具备高度保密的核燃料处理体系。韩国虽然在庆州建立了“文武大王研究所”以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但该项目仍处于民用验证阶段,距离可用于舰艇推进尚有数年之遥。更棘手的是,韩国如要在军事领域使用核燃料,必须获得美国同意,否则将违反《韩美原子能协定》。换言之,即使韩国掌握技术,也无法绕开美国“许可”。

此外,美国自身的核潜艇造舰能力也已捉襟见肘。弗吉尼亚级项目普遍延迟两至三年,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首艇也推迟近两年。此时还要在费城新增一条完全陌生的核潜艇生产线,几乎不具可行性。韩国花大价钱“买梦”,最终极可能陷入技术拖延与预算泥潭。

更令人担忧的是地区安全的连锁反应。朝鲜官方已将韩国核潜艇计划视作“核对抗升级信号”,誓言加快潜射核导弹部署。日本部分政客也开始放风称“应研究核潜艇可行性”,一旦跟进,东北亚或将陷入“核潜艇竞赛”。而中国对此保持克制但高度关注,特别是参与项目的韩华海洋已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供应链受限。若韩国执意推进,势必进一步损害中韩经贸关系。

更深层的隐患在于,美国此举事实上突破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灰色边界。依据国际规则,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潜艇技术及高浓缩铀燃料均属敏感行为。AUKUS协议为澳大利亚特例已引发广泛争议,如今又将模式复制到韩国,无疑会削弱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权威。

综合来看,韩美核潜艇合作更像是一场政治秀。特朗普需要通过巨额投资展示“美国制造复兴”的政绩,为选举造势;李在明则希望以“自主防务”博取国内支持。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从技术、经济、安全层面看,这个项目问题重重。韩国既缺乏建造经验,又要承担巨额成本,还可能引发地区安全恶化。所谓“牵制中国航母、追踪中国核潜艇”的战略设想,更像是政治宣传而非实际能力。最终,韩国可能发现,所谓的“核潜艇梦”不仅无法换来真正的安全,反而可能让韩国陷入新的依赖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