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证明”新冠疫苗与多达六种癌症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一说法在网上疯传。这些说法引发了一波虚假信息浪潮,一些知名人士和平台利用其专业头衔为其抹黑。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谁声称该研究表明疫苗与癌症之间存在联系?

社交媒体账号引用了一项题为《新冠疫苗接种一年内癌症风险:韩国一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的研究,该研究发表在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生物标记研究》(Biomarker Research)上。该研究使用了韩国健康保险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发现了一个规律:接种疫苗的人在一年内被诊断出患有某些类型癌症的可能性也更高。这种统计相关性很快就被歪曲为直接风险的确凿“证据”。

这是一场错误信息运动,重点传播具体的、令人震惊的数字以引起恐慌,有影响力的人物利用他们的专业资格来扩大信息。

例如,Vigilant Fox平台(该平台自称是一家由“医疗保健专家转型的独立记者”创立的媒体公司)宣传这项研究,声称研究显示癌症风险总体上升了27%。该平台还夸大了特定癌症的发病率,例如肺癌上升了53%,前列腺癌上升了69%。

随后,自称“流行病学家”的公共卫生硕士尼古拉斯·赫尔舍尔(Nicolas Hulscher)更进一步,谎称疫苗会增加“七种癌症”的风险,并毫无根据地将该研究与其他研究联系起来,断言这些癌症“在接种疫苗后都显著增加”。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彼得·A·麦卡洛(Peter A McCullough)支持这一说法的推文获得了超过50万次的浏览量,心脏病专家兼活动家阿西姆·马洛特拉(Aseem Malhotra)博士也都支持了这些说法。

马洛特拉表示,韩国的研究“重要且令人担忧”,从而为毫无根据的指控增添了不应有的“医学”分量。

此外,致力于预防儿童健康流行病的儿童健康防御组织也采纳了这种误导性的说法,并发布了一份题为“新研究得出结论:所有新冠疫苗都会增加癌症风险”的报告。

他们错在哪儿了?

半岛电视台的事实核查机构Sanad对原始研究进行了审查,发现这些错误信息的传播者在他们引用的摘录中遗漏了一个关键短语:“没有因果关系的流行病学关联”。

从科学角度来说,“流行病学关联”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统计关系或共同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

举例来说,如果夏季冰淇淋销量上升,而溺水事件也增加,则存在流行病学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冰淇淋导致溺水;常见的原因是温暖的天气导致人们吃冰淇淋和去游泳。

当这种相关性被扭曲为“明确的因果关系”时,操纵就发生了,影响者们就落入了陷阱。他们无视科学警告,鼓吹疫苗“增加风险”的说法。

真正的解释可能在于一种被称为“监视偏差”的现象。更倾向于接种疫苗的人往往更勤于体检和定期筛查,这意味着癌症更容易被诊断出来,而不是由疫苗引起的。

韩国的研究究竟说了什么?

与流传的说法相反,韩国研究人员强调了其结论的局限性,并否认提供任何因果关系的证据。

该研究的作者在结论中指出:“鉴于现实世界数据有限,我们在韩国首尔开展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癌症累积发病率与新冠疫苗接种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且这种关联因性别、年龄和疫苗类型而异。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阐明潜在的因果关系,包括与新冠疫苗诱导的过度炎症相关的潜在分子机制。”

这段引文清楚地表明,该研究仅提出了“流行病学关联”,并呼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潜在的因果关系。因此,任何声称疫苗“导致”癌症的说法都是对事实的直接歪曲。

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发现微小RNA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英语视频】

有证据表明新冠疫苗确实会致癌吗?

没有。除了韩国研究引发的争议之外​​,全球医学和科学权威都明确肯定了疫苗的安全性,并否认与癌症有任何联系。

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专家表示,没有证据支持mRNA疫苗与癌症有关的说法,并指出全球流行病学追踪数据显示,疫苗推出后癌症病例并未激增。

全球疫苗数据网络(GVDN)认为,疫苗引发“癌症流行”的说法是与生物学和物理学相悖的谬论。他们强调,mRNA疫苗致癌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因为这些疫苗不含活病毒,也无法进入细胞核。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机构大通福克斯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发现,mRNA疫苗即使对于正在接受积极癌症治疗的个体也是安全的,其副作用与普通人群相当。慈善机构英国血液癌症协会(Blood Cancer UK)也敦促患者继续接种季节性疫苗,并强调目前尚无大规模对照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会增加癌症风险。

最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确认,“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疫苗会导致癌症,或导致癌症复发或进展”。因此,任何声称疫苗“导致”癌症的说法都是对科学事实和全球流行病学数据的直接歪曲。

真相之战【英语视频】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