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太平洋岛国明显采取亲以色列立场,包括在联合国投票支持特拉维夫、在耶路撒冷开设使馆等。

尽管这些国家由于其在地图上的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及不超过几百万的人口而影响有限,但它们的支持有时会获得超越其外交规模的外交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联合国等国际论坛上。

未来研究中心发表题为《走出阴影:太平洋岛国为何支持以色列?》的分析论文,探讨太平洋岛国尽管远离中东,却依然支持以色列政策的原因及其含义和影响。

这篇由侯赛因·马卢姆撰写的论文讨论了支持指标、其原因、潜在风险、象征性影响,以及特拉维夫如何引起媒体轰动并表明其拥有国际支持。

支持迹象和动机

一些太平洋岛国(瑙鲁、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国际论坛和双边关系层面上表现出明显且公开的亲以色列倾向。过去几年反复出现的最突出迹象或许如下:

1- 加强外交关系

瑙鲁、帕劳、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与以色列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一些国家甚至在2017年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宣布有意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

尽管这些国家的财力和人力不足以让它们在世界各地建立广泛的外交存在,但仅仅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以色列来说就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在此背景下,瑙鲁于2019年8月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巴布亚新几内亚则于2023年9月成为首个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的太平洋国家。

斐济还于2025年9月17日在其总理西蒂维尼·兰布卡访问以色列期间宣布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成为继美国、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科索沃、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拉圭之后,世界上第七个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的国家。

2- 双边合作与援助

太平洋岛国纷纷支持特拉维夫并在国际论坛上与其站在一起,最突出的动机之一是寻求经济支持,因为这些国家正面临重大的经济挑战。

特拉维夫通过“马沙夫”(MASHAV)发展援助计划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一些支持,该计划涉及卫生、农业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对于严重依赖外援的国家来说,以色列的支持至关重要,即使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相比,以色列的支持有限。然而,这创造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因为以色列获得了政治支持和在联合国的投票权,从而减少了其在国际上的孤立。

这些国家的支持在联合国会议上显而易见。2025年9月12日,支持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获得了142个国家的投票,但遭到了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汤加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太平洋岛国的反对。

此外,太平洋岛国与华盛顿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和国防方面的相互承诺,要求它们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上与华盛顿保持一致,因为众所周知,美国是以色列占领的主要盟友,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最突出的捍卫者。

斐济总理西蒂维尼·兰布卡反对关于两国解决方案的《纽约宣言》(欧洲通讯社)

揭示动机

要理解为什么一些太平洋岛国与以色列站在一起,有必要分析以下一系列复杂的动机:

1- 与华盛顿结盟:

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等几个太平洋岛国与美国签订了“相关自由”协议,这些协议规定了这些国家在经济和防务方面做出互惠承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每年获得数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此外还获得安全保障,包括在发生外部威胁时美国提供防御的可能性。

由于美国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太平洋岛国经常将其外交政策与美国保持一致,包括在联合国,包括对特拉维夫的支持。

面对太平洋地区日益加剧的挑战,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这些国家也在寻求扩大联盟网络。

2- 利用宗教维度:

宗教在塑造一些太平洋岛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在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福音派基督教占主导地位,以色列被视为一种教义视角,这反映在政治话语中。官员和议会领导人宣布支持特拉维夫,这既是一种宗教团结的形式,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3- 寻求地缘政治关注:

太平洋岛国试图通过采取象征性影响力大于实际影响力的姿态来弥补其在国际体系中较小的规模和边缘地位。其中最突出的手段是在国际论坛上支持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设立外交使团,从而将自身置于全球聚光灯下。

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来争取交易或政治认可,并在内部宣传为这些小国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证据。

因此,支持以色列成为这些国家为加强其内外地位而采取的“走出国际阴影”战略的一部分。

影响与风险

尽管这些国家通过支持以色列获得了象征性利益,但继续支持以色列可能会使它们面临在“全球南方”被孤立的风险,因为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国家,都对巴勒斯坦事业表示声援。

太平洋岛国因同情以色列而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一是,它们所倡导议题的国际信誉可能受损,尤其是在它们所高喊的“气候正义”问题上。然而,与占领国结盟可能会使其失去部分道德信誉,因为它们似乎采取了双重标准,因此它们在要求气候正义方面的立场也容易受到批评。

影响力有限

尽管媒体大肆宣传太平洋岛国在联合国与以色列站在一起,但这些国家在阿以冲突中的战略影响力仍然有限,因为它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薄弱,总人口也不超过数百万。

总体而言,以色列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这种联盟往往停留在象征性外交和有限经济利益的框架内,在实践中无法影响和改变国际团结日益增强的事实。

如果这些影响力有限的国家继续支持特拉维夫,那么如果他们的选择与国际社会声援巴勒斯坦的浪潮以及要求以色列结束占领和灭绝平民的压力相冲突,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来源: 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