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江宇舟】
近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又开始作妖,在接受美国一位网红采访时大放厥词,渲染“大陆威胁”,继续兜售“台独”谬论。对此,国台办在答记者问时正告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倚美谋独”注定失败,“以武谋独”加速灭亡。
而在此之前的9月中旬,“美国在台协会”公然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岛内蓝绿两党也是各秀下限,民进党当局随美起舞扯起“地位未定”,让林佳龙窜访完菲律宾再窜访欧洲,更有甚者,继续保持其对外嘤嘤对内狺狺的一贯做派,从黄岩岛维权到台海渔权一路颠三倒四,甚至恶意指责大陆在钓鱼岛海域的主权维护行动,数典忘祖之态再刷下限。
与之相比,国民党也好不到哪儿去,“大罢免”过关后得意忘形,派团专挑“九三”前后窜访日本,大谈“台日提携”。韩国瑜还跑到所谓的天皇寿诞庆祝酒会自称和日本代表“一个妈双胞胎”、“感觉平起平坐”。多位蓝营要员也借着党主席改选对着大陆放毒,乃至公然兜售披着反对“台独”的皮,却要大陆“主权互不否认”的变种“两国论”。
对于这股美国推波、蓝绿合流、搅扰我国主权的妖风,笔者继续坚持上一篇“焖统”的观点。这里值得再强调一下,“焖统”不是有些评论所说,搁置统一的进程,而是把争取统一、反对干涉的战场前推至国门以外,将台湾“焖”起来。
所谓的“焖”,那就一定要上手段,手段不到位,那不叫“焖”,叫泡澡。前文已经提到诸如封堵台伪“海巡署”活动,通缉“台独”首要分子并缺席审判与执行、鼓励台湾市区县乡“有立大家独”、稀释台北对全岛的行政管辖权等等。总之,“台独”分子变着法子搞事情,咱就变着法子出奇料理,把不统一前的反制做成对它们的凌迟。
随着战线的前推,对台可以轻松实现“瓮中捉鳖”的态势,在此期间不妨给瓮加温加压,让“台独”在反制中体验出奇料理的酸爽,以为妄图分裂国土者鉴。这正是“焖统”应有之义。
除此以外,主动设置议题、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也是老生常谈,上述对策本身也都可以在舆论上转为议题设置。本文还想再针对近期炒作“台湾地位未定”的妖风,再提一点建议,那就是对此不妨也引领一下议题,以毒攻毒,推出我们大陆版的“台湾地位未定”——那就是:台湾在全国的行政地位如何,大陆是有权再做考虑的。
没有哪条规矩说,台湾天经地义地要设省吧?
下面,咱就来说道说道这个话题。
历史上的台湾设省,本就是一堆补丁打出来的紧急凑合
既然要炒作“台湾地位未定”,我们不妨顺势聊聊台湾的行政地位为什么未定。
首先,还是从历史上讲,台湾当年设省,搞出的其实是一个职能并不健全的“半拉子省”。本质上是一个海权薄弱的国家面对海峡的无奈:海军不强,显得台湾“孤悬海外”;海权不充,因此海岛难以垂直开发;海路不畅,因此急需“因时变通”。
作为力主台湾设省的重磅大员,左宗棠曾对自己的主张做出如此概括:台湾“重洋悬隔,文报往来,平时且不免耽迟,有事则更虞梗塞”、“海道不通,诸多阻隔”,字里行间写的都是一个海上力量不强大的国家,那种无奈和权宜。
哪怕是甲午战前,顶着“亚洲第一水师”的名头,中国海军规模也不到列强的一个零头。
作为台湾省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当年在设省大讨论时,反而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设省的反对意见,直说就这巴掌大点地方,搞这么大动静要谨防消化不良。用他的原话就是,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局未成,海外孤悬,与新疆情势迥异”,“闽、台本为一省”“须唇齿相依,方可以资臂助”,“全恃闽疆为根本,声气联络,痛痒相关,以助孤危之境”。
到最后决意设省时,清廷自己都知道这个架子虚得慌,充其量就图个“外资控制,内杜觊觎”,与内地省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此还专门明发上谕:“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庶可内外相维。”由此,台湾的省级功能相当一部分还留给了福建。比如当年全国士子最关注的科举,台湾就没有单独举办乡试的权力,台湾秀才们仍要跑到福州参加乡试考举人。
甚至连“台湾省”这个名分都要和福建绑定,当时台湾省的全称为“福建台湾省”,台湾巡抚全称为“福建台湾巡抚”,闽浙总督还要继续兼管台湾。台湾岛内至今仍有民谚,将一个人管得宽戏谑为“福建总督管两省”。
咱以往把某些人想得太好了,讲得一团和气,仿佛台湾建省是“自古以来”、水到渠成,其实一翻起自古以来的典故,里面全是门道。
经济也构不成台湾非要设省的理由,且越往后越没说服力
有些朋友要抗辩了,不能光提历史,此一时彼一时。台湾如今已有庞大的经济体量,是所谓的“发达经济体”,配得上完整的行政区划。
对此咱也可以分开两面来论证。一方面,设省与否并不全看经济体量。就以苏锡常镇四座城市为例,它们2024年GDP已经逼近6万亿人民币,超了台湾2600多亿,因此就要搞个“苏南省”?反观海南设省当年,GDP不过77亿,也没耽误设省。正反两例都说明,设省是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中央一盘棋,是“按省管钱”,不是“按钱分省”,本末不要倒置。
而另一方面,哪怕算经济账,台湾的GDP规模按咱省级行政区划排排坐,地位也是越来越低。别看近两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拉高了岛内经济数据,引得台当局沾沾自喜什么经济“引领四小龙”,其实和大陆各省份一比,排名正在从中上迈向中游。
更不用说岛内GDP到底有多大的水分,这个事情连台湾同胞自己都没底。从财政收入与GDP的比重来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多在30%-40%,而台湾仅有15%左右。从收入与GDP的比较来看,2000年以来,台湾的官方口径GDP涨了1.5倍,可同期收入增幅只有78%。
消费市场也是一面镜子,大陆一直说自己内需不振,但也得看在和谁比。大陆的人口刚超出台湾60倍,但诸如洗衣机、空调、冰箱、手机、汽车一年的销量,都是台湾的六七十倍,甚至80倍以上,这还是台湾近年家电增速一直在上升的背景下。
更不用说这其中还涉及到物价水平问题,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了大陆,明显感觉生活水平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对台当局炒作的GDP增速嗤之以鼻。
此外,台湾经济还面临巨大的隐忧,那就是所谓的“荷兰病”,单一产业异常繁荣,却由于其对资源的挤占乃至透支,导致其它产业的普遍萧条。台湾“中华征信所”在《2024年台湾大型集团企业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2023年台湾百大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均大幅下滑,总营收呈历史上最大衰退幅度。KPMG安侯建业联合会计事务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逾八成受访公司CEO称企业长期发展面临压力。
按岛内自己统计的各行业工业数据,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一业兴、百业衰”的恐怖,除了与半导体相关的资讯电子工业,岛内其他制造业整体都处于萎缩态势。
数据来源: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工业生产统计》
而哪怕是台湾这种所谓的半导体繁荣,其实也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了。一方面,美国在逼着台湾搞搬迁,台湾答应投资500亿,特朗普要求加码到1000亿。台积电董事长今年3月跑到华盛顿,答应投资1000亿美元,特朗普气都没让他喘,就在发布会上要求增加到2000亿。台积电去年四季度总资产不过2000亿美元出头,且看能搬到几时?
岛内讽刺台当局和台积电对美惟命是从的漫画
另一方面,大陆的半导体已经走到破晓前夜,这又将对台湾经济造成相当大的撼动。根据岛内财政事务主管部门的统计,2024年,台湾在全球的顺差为806.08亿美元,其中699.96亿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对大陆和香港出口的半导体电子产品高达916.28亿美元,占到总出口份额的60.8%。
当台湾的贸易顺差如此集中于单一行业时候,其他行业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我对此不乏感性印象。前几年在广东广西的一大乐趣,就是听得农民伯伯们笑谈自己当年如何在水果与海鲜上都能改造水土,进而打得台湾特产节节败退的。农民伯伯们说得好,既然不急着打仗,咱就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教育教育某些飘到不认祖宗的家伙,到底谁才是爸爸。
因此,经济并非是台湾必须要设省的理由,反倒是由于经济原因,可以预料台湾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还将进一步滑落,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尊重惯性,不要试图以赎买妨害原本的经济规律,而要继续在自己的产业升级和替代上大踏步前进,强化对台虹吸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正确评估台湾的经济体量,由此调整对其上层建筑的安排。
一句话,不能再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观念去看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