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在北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时,声称正在努力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即各国平等相待,以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官方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中方领导人还以调解人身份邀请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2月来北京举行会谈。

但中国与交战邻国的距离并不相等。

专家告诉半岛电视台,俄罗斯在全面入侵乌克兰前夕宣布与中方结成“无限制”同盟,从而将后者拉入了“霸权主义”侵略者的阵营。

然而,在30年前,中国是乌克兰的盟友,而非俄罗斯的盟友。

1994年,乌克兰同意放弃核武器以换取俄罗斯的安全保障,中国对此表示赞赏,并于同年12月向基辅承诺,如果基辅遭到核大国的袭击,中国将为其提供核安全保障。

2013年,乌克兰与中国签署了《友好条约》,承诺“任何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损害对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动”。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中乌关系专家维塔·戈洛德表示,这两项承诺未能得到执行。

她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这些承诺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转化为对乌克兰的具体安全保障。2024年,乌克兰在联合国呼吁核国家为其提供特殊安全保障时,还试图提醒中方注意这些承诺。”

然而中方却在联合国安理会帮助化解了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谴责。

中方于2023年2月发表的一份包含12点内容的立场文件,拒绝谴责俄罗斯的战争,并附和了克里姆林宫的立场,例如在不以俄罗斯撤军为前提的情况下启动和平谈判。

雅典智库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普拉门·通切夫表示,“它已无法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充当诚实的中间人”,“我认为它没有充当担保人。相反,它抛弃了乌克兰。”

乌克兰对中国的“战略怀疑论”

2024年6月,乌克兰试图邀请各国参加在瑞士举办的和平会议。但中方并未出席,乌克兰还指责中方施压其他亚洲国家弃权。

泽连斯基在新加坡发表演讲,猛烈抨击俄罗斯“利用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并“竭尽全力破坏和平峰会”。

俄罗斯发动自乌克兰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基辅政府大楼遭袭

自这场全面入侵开始以来,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举行了5次会晤,而欧洲领导人公开称普京为战争犯。

“乌克兰已从谨慎转向公开的战略怀疑”,维也纳预测机构“意识体验”(FACE)的创始人维利娜·查卡罗娃表示,“中方不再被视为潜在的调解人,而是被中立言论掩盖的战略对手。”

“因此,乌克兰正在深化它与北约的一体化进程,与七国集团重建框架保持一致,并与印太民主国家开展科技和防务合作,作为更广泛的反修正主义联盟的一部分。”

物质利益

中方迅速从外交支持和政治安抚转向物质援助。

早在202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安东尼·布林肯就表示,华盛顿“掌握了他们正在考虑提供致命支持的信息”。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道:“美国没有资格告诉中国该怎么做。”

今年4月,乌克兰指责中国向俄罗斯运送炮弹和火药,并对3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包括一家航空公司和两家工业零部件公司。

而欧盟紧随其后。今年5月,欧盟将部分中国公司列入其第17轮制裁名单,原因是这些公司向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供应军民两用产品。

中国否认供应任何致命武器,并表示其严格控制着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

但路透社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公司通过将标有“工业制冷机组”的发动机运往俄罗斯的无人机组装厂,从而维持着俄罗斯无人机的生产。

仅在上个月,乌克兰就表示击落了6173架俄罗斯发射的无人机。

2025年7月31日,乌克兰基辅的居民们站在遭到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的受损公寓楼外 (路透)

中国拒绝加入欧盟和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行列,从而为俄罗斯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一方面,中俄两国领导人还于上周签署了一项协议,旨在建设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高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此外,中国已从现有管道获得了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8月29日,中国从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接收了第一批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正在巩固其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依赖”,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主任安德烈·科瓦连科表示,“中国正在强加廉价的价格、条款和期限,迫使俄罗斯签署协议,以使其沦为附属国。”

这种依赖可能超越能源收入和工业生产。乌克兰甚至怀疑中国正在为俄罗斯开展情报活动。泽连斯基在去年9月表示,中国卫星正在拍摄乌克兰核电站的照片,而这可能是在为俄罗斯的打击做准备。

今年7月,乌克兰安全局逮捕了几位中国公民,声称在他们的手机上发现了机密文件,其内容与乌克兰“海王星”导弹系统有关。乌克兰于2022年使用“海王星”导弹系统击沉了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

对乌克兰的历史债务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专家普拉门·通切夫所说的“亲俄中立”之外,中国还忽视了对乌克兰的历史债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中国问题专家表示,“如果没有乌克兰的大量技术转让,中国现在就不会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1998年,一位中国公民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未完工的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船体,并将其拖回中国,据称是想将其改造为一家赌场。

“这艘航母后来经过翻新和军事化,并更名为‘辽宁舰’下水,从而为中国现代航空母舰计划和更广泛的海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戈洛德这样说道。

查卡罗娃表示,“这一早期事件体现了中国利用后苏联时代的弱点,利用乌克兰技术打造自身军事能力的事实”。

通切夫指出,“这是中国打造航母战斗群并增强海空军互操作能力战略的起点”。

俄乌战争
乌克兰各地处于哪方势力的控制之下? (半岛电视台)

但另一个军事技术目标却更受关注。

2016年,北京天骄航空试图收购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的控股权。马达西奇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货机和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该公司拥有丰富的苏联航空技术,但由于失去了主要客户俄罗斯(俄罗斯曾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动战争)而陷入困境。中国视马达西奇公司为其重整军备的关键。

但2016年也给欧洲敲响了警钟——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收购了德国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库卡,而国有企业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则收购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以促进中国产品面向欧洲的出口。

另一家国有巨头中国国家电网则被发现收购了一系列的欧洲电网,而欧盟认为中国正在将这些电网私有化。

这笔资本支出具有政治影响。匈牙利和希​​腊等东欧国家在对华政策立场上与欧洲意见相左。

“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制定统一的对华战略,那么中国就将成功分裂欧洲”,德国外交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在9月份这样说道。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要求建立覆盖全欧洲的外国并购审查机制,而欧盟则宣布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

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迫于美国的压力,乌克兰停止了马达西奇公司的出售,并将其国有化。北京天骄航空起诉乌克兰,并向其索赔45亿美元。

戈洛德表示,“如今……乌克兰与中国之间已经没有活跃或敏感的军事和技术合作。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显著降温”。

2025年9月3日,多国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美联社)

还存在其他利益相关方。

“到2021年,中国已经成为乌克兰大麦和玉米的最大进口国,占其玉米进口量的30%以上”,“乌克兰的葵花籽油、铁矿石和钛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工业基础至关重要”,恰卡罗娃这样说道。如今,所有这些商品都来自俄罗斯。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中国目前从乌克兰的进口额达40亿美元,仅为其从俄罗斯进口的1300亿美元商品的一小部分。

那么,中国在乌克兰的策略是什么呢?它似乎采取了平衡的立场。中国帮助阻止了普京动用核武器。它也没有承认俄罗斯对其吞并的4个乌克兰省份所拥有的主权——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它对重建感兴趣。它愿意主持谈判,并且可能派遣人员加入维和部队。

但通切夫表示,其中一些立场是出于自身利益。他表示,中国支持“领土完整”并放弃分裂主义——“考虑到台海问题,这符合双方利益”。他还表示,在他与中国分析人士的讨论中,“中国不太可能充当捐助者……事实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是震耳欲聋的沉默。”

查卡罗娃认为,归根结底,中国在战略上支持俄罗斯以消耗西方的力量。

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公开表示支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查卡罗娃认为,这意味着“用一个容忍势力范围和领土修正主义的多极体系取代由西方主导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

而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提出的主权,显然是在支持欧洲的这种修正主义。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