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结束了为期4天的中国之行。在此期间,他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及“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人们不禁询问他此行对巩固伊朗在地区事务中地位的作用。
尽管在他与东方大国领导人会谈期间,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启动“触发机制”的问题占据了新闻头条,但佩泽希齐扬在周三返回德黑兰后表示,此次访问的成果是“达成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和决定性协议”。
佩泽希齐扬在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解释称,此次访问的主要成果是与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参与国达成了重要的战略协议。这些协议的实施将由该国外交部和经济部的两个专业部长级委员会监督。

政治立场
除了与出席上合组织峰会的多位领导人进行双边会晤和深入讨论之外,佩泽希齐扬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持续近4个小时的会晤。在会晤期间,双方讨论了经济、科学和地区问题,此外还有核问题和如何应对“触发机制”的问题。佩泽希齐扬与中方领导人的会谈也促成了加强两国战略关系的重要决定。
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闭幕时,其出台的最终决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该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与美国合作袭击伊朗,称其行动“违反了国际法并侵犯了他国人民的权利”。
在峰会期间,中俄伊三国外长签署了一封信,反对欧洲三国非法实施“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该机制呼吁重新对伊朗实施国际制裁。而这封信已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战略武装
佩泽希齐扬提到,其随行代表团(由该国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经济部长等官员组成)签署了24份文件和谅解备忘录,旨在安全、反恐、贩毒和其他多个领域内开展合作(但未具体说明合作的具体内容)。佩泽希齐扬表示:“国防部长在安全和国防装备领域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并将就此采取必要的后续行动。”
在今年6月的战争期间,伊朗大部分防空系统遭到了破坏,对此,伊朗高层就安全和国防装备问题举行了会谈,而就在前一天,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与总参谋部高级官员举行了会谈。
在此背景下,该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会议员法达·侯赛因·马勒基透露:“政府已拨出硬通货资金,用于修复在12天战争期间对本国防空系统造成的损坏。”
马勒基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解释称:“总参谋部正在努力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采购防空系统。我们已经与一些国家达成了良好的协议,预计将很快实施。”
马勒基表示,关于德黑兰从外国购买战斗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他证实总参谋部已就此采取了措施,并将适时公布。
签署备忘录
关于伊朗代表团在上海峰会期间签署的协议的性质,伊朗司法和国际事务部副部长卡泽姆·加里巴巴迪透露称,这些协议涵盖了多个合作领域,包括“关于建立一个应对安全挑战和威胁的综合中心的协议,以及建立一个禁毒中心的协议,还有该组织的十年战略”。
加里巴巴迪在X平台上发布的一篇帖子中写道,签署的备忘录还包括“在人工智能、禁毒、绿色产业、科技合作、多边贸易、可持续能源发展等领域内的合作”。
尽管伊朗试图利用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以摆脱国际孤立并缓解西方经济压力,但德黑兰的观察人士认为,佩泽希齐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吸引经济支持以增强德黑兰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以及建立战略联盟以抵消西方计划重新实施制裁的影响上。

“向东看”
新视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阿里·萨诺巴里强调了佩泽希齐扬与出席上海峰会各国元首会晤的议程,并将其与德黑兰多年来推行的“向东看”的政策联系起来。
萨诺巴里认为,伊朗总统的立场是朝着加强与东方大国伙伴关系迈出的一步,这是伊朗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而该政策旨在促进与新兴亚洲大国的区域一体化。
“基于德黑兰反对西方傲慢的政策”,该研究员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佩泽希齐扬的访问体现了伊朗的外交政策,该政策相信国际团结的必要性,并希望与新兴的东方大国结盟,以共同对抗‘西方傲慢’。”他所指的东方大国正是中国和俄罗斯,而这两个国家此前已经与伊朗签署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萨诺巴里指出,即使在国际制裁最为严重的情况下,中俄两国实际上也与伊朗保持着关系,这增强了伊朗希望将上海合作组织转变为沟通桥梁的希望,以应对亚洲地缘政治变化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因欧洲启动“触发制裁机制”而面临的挑战。

合作水平低下
另一方面,政治研究员萨利赫·卡兹维尼认为,伊朗无法实现其在过去几年乃至几十年内与中俄的联盟所未能实现的目标。对此,他解释称,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暴露了双方之间极低的国防合作水平。
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这位研究人员质问道:尽管有报道称德黑兰与莫斯科已经签订了合同,但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德黑兰接收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系统?他还补充称,德黑兰的东部盟友依靠发表谴责声明和其他政治立场来应对西方试图恢复对伊朗的国际制裁或谴责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的侵略,但这无法阻止此类事件在未来的再次发生。
卡兹维尼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实际上并未违背美国对与伊朗合作方实施的经济制裁,尤其是在购买原油方面。他还认为,如果联合国再次对德黑兰实施制裁,中方将遵守相关规定,并不会为了伊朗而损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