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求职准备:三招帮你识别,下份工作是机遇还是陷阱?
在求职的道路上,运营新人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是成长的机遇,还是潜在的陷阱?很多人在选择运营岗位时,往往只关注薪资待遇、岗位职责或公司名气,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因素。这篇文章为你提供了三个关键的判断标准,帮助你在复杂的求职环境中,精准识别出真正能助力职业发展的机会。 很多运营新人,求职找运营工作的时候,判断标准可能就是表层:薪资待遇、岗位职责,或者公司的名气。 这个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判断起来比较简单。比如说我们就看公司名气大小,直接奔大公司去就行了。 关键是很多运营人,能选择的公司不都是大公司,尤其在有西南柬埔寨美誉的成都,小公司和皮包公司遍地开花,这个时候你就没法根据表面信息去判断。 如果你只看重薪资待遇和入职将要做的事情,可能会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那什么叫更重要的事情呢?我觉得如果你要做互联网运营,面对运营岗位的工作机会,你至少要考虑三点。 一、工作机会是不是能够让你积累作品 因为你在这个企业里不可能干一辈子,你还要考虑后面跳槽容不容易,重点就得看看,你能不能在这个公司积累作品。 因为任何招人的公司,优先会看你在上家公司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这种成功经验能否入职我司后快速复制? 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没几家公司愿意花时间精力培养新人的。 那怎么积累作品呢?老王觉得至少得看这几点:在这家公司,你能不能接触到好项目,比如离现金流和核心用户近的项目?你能不能跟着这个项目一起去成长,比如从基层执行晋升到项目负责人?在项目里你能否拿到可量化的结果?这些就是你的运营作品集的基石。 二、你在这个公司能不能学到东西 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运营人,都需要不断成长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互联网环境。那怎么判断这个岗位能不能学到东西? 秃头老王认为,你除了判断工作内容之外,还要看一下接触项目的机会多不多?接触项目的复杂程度是不是逐渐升级的? 如果你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单一的项目,那么很明显你的能力提升也很有限。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之前我在老年大学做用户运营的时候,不仅要分管声乐学院的招新、续费和转介绍,还要负责西南地区的校友会筹备,定期组织学员参与线下活动,达到品牌曝光和线下精准获客的双目标。 而这些运营经验和操盘的活动案例,是我职业生涯的案例背书,如今我单干做自媒体博主,和其他企业进行业务合作时,涉及到活动策划、运营落地执行时,他们也会听取,我这个过来人的实战经验。 三、看岗位的后期拓展性 老王认为,岗位拓展性包括几个方面,比如说行业的拓展性、企业的拓展性,还有职位的拓展性。 行业拓展性是指未来你跨行业容易吗,如果不喜欢这个行业,那你可以去哪里?从乙方到甲方,或者说我从甲方到乙方?或者从高客单价的产品的行业去另外一个高客单家的产品的行业? 回顾我8年多的职业生涯,除了有一年是在智能硬件行业做运营,其他工作经历都是在教育行业完成的,比如藏语教育、K12教育、老年教育、出国语言培训(托福)、成人学历提升…… 在教育行业的细分赛道里跳槽,跨度不会太大,而且面试官会觉得你之前的运营经验,是可以顺移到现有业务的。这便是好处之一。 那企业的话,比如有些行业比较小众,行业包含的公司本来就不多,那你的企业的可选择性也就更少了。 再说职位的拓展,比如有人只做社群运营,但社群运营这个事情很窄,后期去拓展其他岗位的可能性有,但是比较难。 最典型的是,你想要去往私域运营或者是用户运营的方向发展,可能会很困难。因为过往的工作技能太单薄了,撑不起高阶运营人要做的工作。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老王建议你要看一下这个岗位的可拓展性,它直接决定我们未来跳槽的难易程度。 以上个人观点,给大家一些参考。觉得有用别吝啬点赞关注。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在求职的道路上,运营新人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是成长的机遇,还是潜在的陷阱?很多人在选择运营岗位时,往往只关注薪资待遇、岗位职责或公司名气,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因素。这篇文章为你提供了三个关键的判断标准,帮助你在复杂的求职环境中,精准识别出真正能助力职业发展的机会。
很多运营新人,求职找运营工作的时候,判断标准可能就是表层:薪资待遇、岗位职责,或者公司的名气。
这个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判断起来比较简单。比如说我们就看公司名气大小,直接奔大公司去就行了。
关键是很多运营人,能选择的公司不都是大公司,尤其在有西南柬埔寨美誉的成都,小公司和皮包公司遍地开花,这个时候你就没法根据表面信息去判断。
如果你只看重薪资待遇和入职将要做的事情,可能会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那什么叫更重要的事情呢?我觉得如果你要做互联网运营,面对运营岗位的工作机会,你至少要考虑三点。
一、工作机会是不是能够让你积累作品
因为你在这个企业里不可能干一辈子,你还要考虑后面跳槽容不容易,重点就得看看,你能不能在这个公司积累作品。
因为任何招人的公司,优先会看你在上家公司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这种成功经验能否入职我司后快速复制?
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没几家公司愿意花时间精力培养新人的。
那怎么积累作品呢?老王觉得至少得看这几点:在这家公司,你能不能接触到好项目,比如离现金流和核心用户近的项目?你能不能跟着这个项目一起去成长,比如从基层执行晋升到项目负责人?在项目里你能否拿到可量化的结果?这些就是你的运营作品集的基石。
二、你在这个公司能不能学到东西
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运营人,都需要不断成长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互联网环境。那怎么判断这个岗位能不能学到东西?
秃头老王认为,你除了判断工作内容之外,还要看一下接触项目的机会多不多?接触项目的复杂程度是不是逐渐升级的?
如果你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单一的项目,那么很明显你的能力提升也很有限。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之前我在老年大学做用户运营的时候,不仅要分管声乐学院的招新、续费和转介绍,还要负责西南地区的校友会筹备,定期组织学员参与线下活动,达到品牌曝光和线下精准获客的双目标。
而这些运营经验和操盘的活动案例,是我职业生涯的案例背书,如今我单干做自媒体博主,和其他企业进行业务合作时,涉及到活动策划、运营落地执行时,他们也会听取,我这个过来人的实战经验。
三、看岗位的后期拓展性
老王认为,岗位拓展性包括几个方面,比如说行业的拓展性、企业的拓展性,还有职位的拓展性。
行业拓展性是指未来你跨行业容易吗,如果不喜欢这个行业,那你可以去哪里?从乙方到甲方,或者说我从甲方到乙方?或者从高客单价的产品的行业去另外一个高客单家的产品的行业?
回顾我8年多的职业生涯,除了有一年是在智能硬件行业做运营,其他工作经历都是在教育行业完成的,比如藏语教育、K12教育、老年教育、出国语言培训(托福)、成人学历提升……
在教育行业的细分赛道里跳槽,跨度不会太大,而且面试官会觉得你之前的运营经验,是可以顺移到现有业务的。这便是好处之一。
那企业的话,比如有些行业比较小众,行业包含的公司本来就不多,那你的企业的可选择性也就更少了。
再说职位的拓展,比如有人只做社群运营,但社群运营这个事情很窄,后期去拓展其他岗位的可能性有,但是比较难。
最典型的是,你想要去往私域运营或者是用户运营的方向发展,可能会很困难。因为过往的工作技能太单薄了,撑不起高阶运营人要做的工作。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老王建议你要看一下这个岗位的可拓展性,它直接决定我们未来跳槽的难易程度。
以上个人观点,给大家一些参考。觉得有用别吝啬点赞关注。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