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池的2025:宁德时代以价格竞争击溃对手?

2025/02/11       久米秀尚:发动机正在复活!对此,我们真的可以单纯地高兴吗?2024年11月,笔者到访中国广州的一条大街,单向4车道的道路上一辆接一辆都是行驶的汽车,但感觉很安静(图1)。原因很简单,路上行驶的很多是纯电动汽车(EV),发动机噪音的发生源很少。       图1 中国广州的情形路上有很多轿车和出租车等纯电动汽车行驶(图片:日经Automotive)       2024年,对于此前向EV转型的趋势来说,确实成为了拐点。美国特斯拉(Tesla)在2024年销售的EV约为179万辆。与上年相比减少1%,一直持续的增长浮现阴影。在销量增长方面受到关注的是混合动力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             那么,减少的是哪些类型的汽车呢?虽然有可能会满怀期待地想象是从EV转向HEV,但事实并非如此。被HEV和PHEV取代的是搭载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纯粹的内燃机(ICE)汽车。          那究竟是EV还是HEV?这场争论不会分出黑白。中国比亚迪(BYD)2024年的乘用车销量约为428万辆。其中PHEV约为250万辆,EV约为178万辆。2023年的销量约为303万辆,PHEV约为144万辆,EV约为159万辆。可以说是“PHEV反超了EV”,也可以理解为“PHEV和EV的销量都在增加”。          车载电池迈入“100美元以下”时代            开篇有些跑题了,还是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25年有关车载电池的动向(图2)。笔者尤其关注的是“淘汰、重组”的动向。虽然也期待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的技术升级,但近在眼前的事关存亡的竞争似乎已浮出水面。          图2 本报道的三个要点(背景图片:BMW)         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是EV和PHEV共同采用的核心零部件。在EV领域,超过100kWh的容量已不再罕见。车载电池被认为占到EV制造成本的3~4成。PHEV的电池过去只有10kWh左右,但现在正在迈向大容量化。2024年以中国企业为中心,搭载超过40kWh的新款车接连问世。          “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貌似正在向大客户大胆降价”,从2024年夏季开始,笔者从多位电池相关人士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某电池企业的高管说:“宁德时代正试图通过价格竞争来击溃竞争对手”。          2024年11月,以量产EV电池为目标而诞生的电池企业瑞典Northvolt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条申请了破产保护(图3)。该公司在美国拥有子公司和资产,因此满足第11条的申请条件。虽然力争重建业务,但在欧洲区域内培育电池产业的构想正在受挫。     图3 Northvolt的瑞典工厂设想年产16GWh、于2021年底投产的工厂。但目前的产量仅为1GWh左右。(图片:Northvolt)                2024年12月,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宣布与宁德时代携手在西班牙新建EV电池工厂。将投资41亿欧元,启动最多年产50GWh的工厂。             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的预测显示,2025年EV电池组的每kWh价格为90美元。2019年和2023年分别曾为180美元和149美元,2024年已降至111美元。预计2025年将迈入“100美元以下”的时代,在成本方面处于劣势的电池厂商将面临严峻的竞争。          “体力”被耗尽的电池企业要么消失,要么被宁德时代等大型电池企业吸收。也存在汽车企业收购电池企业这一现实的前景。丰田、本田、日产汽车、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强自主生产电池的姿态(图4)。中国的新兴EV企业也将加强电池的自主生产。聚拢陷入困境的电池厂商、组成巨大的弱者联盟的可能性也并非为零,但在量产业绩方面相较大型电池企业将处于劣势。        图4 TOYOTA BATTERY于2024年10月启动丰田的电池生产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PEVE)更名为TOYOTA BATTERY。目前正在生产HEV用电池,但今后将把生产对象扩大到用于EV和PHEV的电池。(照片:日经Automotive)                中国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车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AESC、横滨市)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CTO)明石宽之指出:“电池不是设备产业。制造工序复杂,需要进行磨合的技术不可或缺”。仅仅凑齐制造设备无法大量生产品质稳定的电池,知识的积累才是左右竞争力的关键。          即便是相同材料配方的电池,如果工厂所在地区、采购的材料、负责生产的员工发生变化,质量也可能产生差异。熟悉欧洲电池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一家韩国电池制造商在欧洲设立工厂时颇费周折。最初由总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管理,没有出现问题,但这些技术人员撤回韩国,交给当地员工之后,成品率一下子下降”。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韩国大型制造商也很难保持质量稳定。乘上EV转型潮流而诞生的电池企业很多,据称在中国就有50乃至100家。在欧美,以Northvolt为代表的电池初创企业也很多。这些企业能否克服大量生产的障碍?还是被大企业吞并?关键时刻即将来临。          提高安全性迫在眉睫          不仅仅是降低成本和实现量产,尤其对于面向EV的电池,亟需解决(1)提高安全性和(2)应对超快速充电等技术课题。          关于(1)提高安全性,2024年韩国发生的EV起火的事故受到热议。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在显示出危机感的同时,强调宁德时代的电池是安全的。          2024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2024年11月15~24日)上,比亚迪和中国吉利汽车(Geely)等展示了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举措。在日本企业中,丰田展示了对于从宁德时代采购的电池单元进行针刺试验的结果。         关于(2)超快速充电,这是从内燃机汽车转向EV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如果要确保充电一次超过1000km的续航里程,就需要大容量的电池。相比之下,通过超快速充电满足在短时间内行驶必要的距离,这一市场需求似乎更高。          在中国,“充电5分钟可以跑200公里以上”已成为一个宣传点。宁德时代与上汽通用汽车携手开发了满足这一要求的车载电池。计划搭载于上汽通用汽车将于2025年投放的下一代EV。支持超快速充电的电池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印度和日美欧也具有强劲需求。          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和投资也在推进          在致力于发展现行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同时,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也并未放松对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和投资。          例如,本田将于2025年1月在位于日本枥木县樱市的本田技术研究所的基地启动全固态电池的试生产线。通过试生产线维持旨在确立量产工艺的技术开发,同时确定电池的基本规格。力争将在新建设的量产线上制造的全固态电池搭载于2020年代后期推出的EV。          日产也将于2025年3月启动横滨工厂内目前正在建设的试生产线。2026年度将对搭载该电池的试制车进行公路测试。在此基础上,力争2028年度在新型EV上搭载该电池。          久米秀尚  日经XTECH/日经Automotive        资料来源:       https://xtech.nikkei.com/atcl/nxt/column/18/02985/010600015/    更多资讯请关注日经BP微信公众号

2月 11, 2025 - 09:06
 3800
车载电池的2025:宁德时代以价格竞争击溃对手?
2025/02/11
      久米秀尚:发动机正在复活!对此,我们真的可以单纯地高兴吗?2024年11月,笔者到访中国广州的一条大街,单向4车道的道路上一辆接一辆都是行驶的汽车,但感觉很安静(图1)。原因很简单,路上行驶的很多是纯电动汽车(EV),发动机噪音的发生源很少。
     
图1 中国广州的情形
路上有很多轿车和出租车等纯电动汽车行驶(图片:日经Automotive)
      2024年,对于此前向EV转型的趋势来说,确实成为了拐点。美国特斯拉(Tesla)在2024年销售的EV约为179万辆。与上年相比减少1%,一直持续的增长浮现阴影。在销量增长方面受到关注的是混合动力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
     
      那么,减少的是哪些类型的汽车呢?虽然有可能会满怀期待地想象是从EV转向HEV,但事实并非如此。被HEV和PHEV取代的是搭载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纯粹的内燃机(ICE)汽车。
  
      那究竟是EV还是HEV?这场争论不会分出黑白。中国比亚迪(BYD)2024年的乘用车销量约为428万辆。其中PHEV约为250万辆,EV约为178万辆。2023年的销量约为303万辆,PHEV约为144万辆,EV约为159万辆。可以说是“PHEV反超了EV”,也可以理解为“PHEV和EV的销量都在增加”。
  
      车载电池迈入“100美元以下”时代
    
      开篇有些跑题了,还是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25年有关车载电池的动向(图2)。笔者尤其关注的是“淘汰、重组”的动向。虽然也期待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的技术升级,但近在眼前的事关存亡的竞争似乎已浮出水面。
        
图2 本报道的三个要点
(背景图片:BMW)
 
      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是EV和PHEV共同采用的核心零部件。在EV领域,超过100kWh的容量已不再罕见。车载电池被认为占到EV制造成本的3~4成。PHEV的电池过去只有10kWh左右,但现在正在迈向大容量化。2024年以中国企业为中心,搭载超过40kWh的新款车接连问世。
  
      “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貌似正在向大客户大胆降价”,从2024年夏季开始,笔者从多位电池相关人士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某电池企业的高管说:“宁德时代正试图通过价格竞争来击溃竞争对手”。
  
      2024年11月,以量产EV电池为目标而诞生的电池企业瑞典Northvolt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条申请了破产保护(图3)。该公司在美国拥有子公司和资产,因此满足第11条的申请条件。虽然力争重建业务,但在欧洲区域内培育电池产业的构想正在受挫。
   
图3 Northvolt的瑞典工厂
设想年产16GWh、于2021年底投产的工厂。但目前的产量仅为1GWh左右。(图片:Northvolt)
        
      2024年12月,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宣布与宁德时代携手在西班牙新建EV电池工厂。将投资41亿欧元,启动最多年产50GWh的工厂。
     
      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的预测显示,2025年EV电池组的每kWh价格为90美元。2019年和2023年分别曾为180美元和149美元,2024年已降至111美元。预计2025年将迈入“100美元以下”的时代,在成本方面处于劣势的电池厂商将面临严峻的竞争。
  
      “体力”被耗尽的电池企业要么消失,要么被宁德时代等大型电池企业吸收。也存在汽车企业收购电池企业这一现实的前景。丰田、本田、日产汽车、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强自主生产电池的姿态(图4)。中国的新兴EV企业也将加强电池的自主生产。聚拢陷入困境的电池厂商、组成巨大的弱者联盟的可能性也并非为零,但在量产业绩方面相较大型电池企业将处于劣势。
      
图4 TOYOTA BATTERY于2024年10月启动
丰田的电池生产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PEVE)更名为TOYOTA BATTERY。目前正在生产HEV用电池,但今后将把生产对象扩大到用于EV和PHEV的电池。(照片:日经Automotive)
        
      中国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车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AESC、横滨市)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CTO)明石宽之指出:“电池不是设备产业。制造工序复杂,需要进行磨合的技术不可或缺”。仅仅凑齐制造设备无法大量生产品质稳定的电池,知识的积累才是左右竞争力的关键。
  
      即便是相同材料配方的电池,如果工厂所在地区、采购的材料、负责生产的员工发生变化,质量也可能产生差异。熟悉欧洲电池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一家韩国电池制造商在欧洲设立工厂时颇费周折。最初由总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管理,没有出现问题,但这些技术人员撤回韩国,交给当地员工之后,成品率一下子下降”。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韩国大型制造商也很难保持质量稳定。乘上EV转型潮流而诞生的电池企业很多,据称在中国就有50乃至100家。在欧美,以Northvolt为代表的电池初创企业也很多。这些企业能否克服大量生产的障碍?还是被大企业吞并?关键时刻即将来临。
  
      提高安全性迫在眉睫
  
      不仅仅是降低成本和实现量产,尤其对于面向EV的电池,亟需解决(1)提高安全性和(2)应对超快速充电等技术课题。
  
      关于(1)提高安全性,2024年韩国发生的EV起火的事故受到热议。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在显示出危机感的同时,强调宁德时代的电池是安全的。
  
      2024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2024年11月15~24日)上,比亚迪和中国吉利汽车(Geely)等展示了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举措。在日本企业中,丰田展示了对于从宁德时代采购的电池单元进行针刺试验的结果。
  
     关于(2)超快速充电,这是从内燃机汽车转向EV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如果要确保充电一次超过1000km的续航里程,就需要大容量的电池。相比之下,通过超快速充电满足在短时间内行驶必要的距离,这一市场需求似乎更高。
  
      在中国,“充电5分钟可以跑200公里以上”已成为一个宣传点。宁德时代与上汽通用汽车携手开发了满足这一要求的车载电池。计划搭载于上汽通用汽车将于2025年投放的下一代EV。支持超快速充电的电池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印度和日美欧也具有强劲需求。
  
      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和投资也在推进
  
      在致力于发展现行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同时,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也并未放松对新一代电池的开发和投资。
  
      例如,本田将于2025年1月在位于日本枥木县樱市的本田技术研究所的基地启动全固态电池的试生产线。通过试生产线维持旨在确立量产工艺的技术开发,同时确定电池的基本规格。力争将在新建设的量产线上制造的全固态电池搭载于2020年代后期推出的EV。
  
      日产也将于2025年3月启动横滨工厂内目前正在建设的试生产线。2026年度将对搭载该电池的试制车进行公路测试。在此基础上,力争2028年度在新型EV上搭载该电池。
  
      久米秀尚  日经XTECH/日经Automotive 
      资料来源:
  
更多资讯请关注日经BP微信公众号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