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行业低迷时,拍短片的价值是什么?

拍摄短片仍然是成为电影导演的必由之路拍摄短片仍然是成为电影导演的必由之路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友发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要不然呢?那还有什么路径?” 当一位观众在日前举行的“HiShorts! 厦门短片周”上,向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范小青提出一个问题——“过去青年导演往往从短片开始创作,积累经验和资源后再拍长片,现在这是否还是一个好的成长路径”时,后者做出了如此回应。 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毫无来由,当长片市场低迷,短片的价值也来到了一个重估的阶段。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024年12月27日,中国内地的年票房为419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去年减少了100多亿元,观影人次减少了3亿。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少长片创作者都感受到了机会的消失,而短片创作者往往是长片导演的预备役,也难免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年轻创作者的热情仍然高涨。2024HiShorts! 短片周征片量为9551部,达到了历史新高。 正如范小青所说,短片创作仍然是进入导演行业不可绕开的环节。编剧雷志龙在过去担任了《无名之辈》、《万里归途》等高票房电影的创作,在决定尝试进入导演领域时,他选择先拍摄两部短片,来了解自己对导演这个角色还没有弄懂的地方。 在“短片是一种转型的跳板”单元,短片《契诃夫的枪》导演黄宇聪也谈到,短片给予新导演更多的空间,“长片没有太多可以试错的机会,因为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四五十个人,还有每天的资金。” 短片相对的低试错成本体现在各个方面,从雷志龙的角度来看,在编剧环节短片就更加自由且轻量,“写短片对我来说相对轻松,因为体量比较短,二十分钟也就四千字,而且关键是没有人让你改这件事很幸福,我写长片没有任何一部低于10稿,每个人都得让你改两下。” 相比已经有了一定资源积累的雷志龙和黄宇聪,更多本次入围的短片导演还处在仍是在校生或刚走出校园的阶段。 翁俞钧的短片《朝朝暮夕》在这次短片周获得了最佳成长奖,这部片子拍摄于她在日本留学时间,2021年,她的另一部纪录片就曾经入围过短篇周。 在去年去到日本留学后,翁俞钧对短片产生了更多新的感受,“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拍片侧重点不太一样,中国短片更侧重于蒙太奇的运用,尽量在剪辑上面去做花样,日本会更在乎空间内的调度,一个镜头之内,人物和场景的空间调度。” 任泓霖导演的《晚风》在短片周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他告诉界面文娱,短片本身有其独特价值,“如何在20-30分钟内用影像讲好一个故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于自己拍摄长片前的一个磨练,不能说跳板,但是至少短片的拍摄是对于新导演来说,性价比最高的,它是可以允许你犯错的,如果你在长片阶段犯错,那就有点惨了。” 对于制片人而言,短片仍然是寻找新导演的窗口。中国台湾地区知名电影制作人黄茂昌已是第三次参与HiShorts,他习惯于在各大电影节寻找有潜力的短片,“任何一个导演都是要从短片开始,包括《水东游》(黄茂昌制片长片)的导演也是,我蛮喜欢他之前的短片,2019年的时候他的短片也有在HiShorts上放映。” 对于创作者而言,短片对于创作的变化也发生在制作之外,翁俞钧这次还观看了不少参展作品,这对她收获颇丰,“能有这么一个集中的机会,看到不同的创作者完全不同的短片很好。相当于把我眼睛就打开了,对创作的理解会更广一点。” 首次参与HiShorts! 的评审程亮导演表示,国内短片质量正逐渐接近甚至有超越国外作品的趋势,他对这一变化感到振奋。这次的短片周也涌现出不同的视角和题材,比如《晚风》关注进城打工的青春男女,《朝朝暮夕》则是讲述了老龄化背景下的看护杀人事件。 也有一些从业者将短视频乃至微短剧的兴起,视为短片的机会。范小青曾在短片周开幕式上提出,今年是短视频崛起的一年,微短剧产值首次超越了中国电影票房。她预测未来中国短视频将占据全球娱乐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与好莱坞电影、韩剧和日本动漫并驾齐驱。 但是这些流传于节展的短片,还和面向市场的微短剧有很大的不同。创作者们拍摄目的和思路更偏学院派,资金大多为自筹,比如翁俞钧的短片,就全部由自己出资拍摄,拍摄只用了三天时间。不过在这次的短片展,界面文娱也注意到,一部分短片在片尾环节展示出了其他的资金来源。 《晚风》拍摄花了5天时间,据任泓霖介绍,资金除了他自己出资,还有行业之外的朋友赞助,“筹集资金是我拍这部短片最焦虑的部分,有一些资金来来去去,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短片的回报率几乎为0。” 任泓霖这几年也了解到不同的短片筹集资金方式,其中大多数都是自费拍摄,不过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路,“其实我个人建议,先试着去拉投资,想办法去找钱,这是一个电影人的必经之路,或许在找钱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慢慢熟悉产业体系下的专业流程。” 当然更大机会,还是让短片进入市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去也曾有B站等平台,进行过短片的展映。在这次放映结束后,翁俞钧也遇到了发行方,“放映完也有发行公司的人联系我。但我还没有跟他聊,还是想要更多了解一下。” 但大部分情况下,短片仍然处于节展特供的状况,任泓霖告诉界面文娱,“可能会在之后上线网络平台,我目前也不知道短片有怎么样的商业性,我希望以后业内会有除了节展以外的短片放映渠道。” 短片在节展之外的发行不仅有商业化考量,也是这些作品被看到的方式。对于短片导演来说,被看到,或许是当下最重要的。

1月 15, 2025 - 10:47
 4063
当电影行业低迷时,拍短片的价值是什么?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现场

拍摄短片仍然是成为电影导演的必由之路拍摄短片仍然是成为电影导演的必由之路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友发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要不然呢?那还有什么路径?

当一位观众在日前举行的“HiShorts! 厦门短片周”上,向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范小青提出一个问题——“过去青年导演往往从短片开始创作,积累经验和资源后再拍长片,现在这是否还是一个好的成长路径”时,后者做出了如此回应。

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毫无来由,当长片市场低迷,短片的价值也来到了一个重估的阶段。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024年12月27日,中国内地的年票房为419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去年减少了100多亿元,观影人次减少了3亿。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少长片创作者都感受到了机会的消失,而短片创作者往往是长片导演的预备役,也难免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年轻创作者的热情仍然高涨。2024HiShorts! 短片周征片量为9551部,达到了历史新高。

正如范小青所说,短片创作仍然是进入导演行业不可绕开的环节。编剧雷志龙在过去担任了《无名之辈》、《万里归途》等高票房电影的创作,在决定尝试进入导演领域时,他选择先拍摄两部短片,来了解自己对导演这个角色还没有弄懂的地方。

“短片是一种转型的跳板”单元短片《契诃夫的枪》导演黄宇聪也谈到,短片给予新导演更多的空间,“长片没有太多可以试错的机会,因为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四五十个人,还有每天的资金。”

短片相对的低试错成本体现在各个方面,从雷志龙的角度来看,在编剧环节短片就更加自由且轻量,“写短片对我来说相对轻松,因为体量比较短,二十分钟也就四千字,而且关键是没有人让你改这件事很幸福我写长片没有任何一低于10稿,每个人都得让你改两下。”

相比已经有了一定资源积累的雷志龙和黄宇聪,更多本次入围的短片导演还处在仍是在校生或刚走出校园的阶段。

翁俞钧的短片《朝朝暮夕》在这次短片周获得了最佳成长奖,这部片子拍摄于她在日本留学时间,2021年,她的另一部纪录片就曾经入围过短篇周。

在去年去到日本留学后,翁俞钧对短片产生了更多新的感受,“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拍片侧重点不太一样,中国短片更侧重于蒙太奇的运用,尽量在剪辑上面去做花样,日本会更在乎空间内的调度,一个镜头之内,人物和场景的空间调度。”

任泓霖导演的《晚风》在短片周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他告诉界面文娱,短片本身有独特价值,“如何在20-30分钟内用影像讲好一个故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于自己拍摄长片前的一个磨练,不能说跳板,但是至少短片的拍摄是对于新导演来说,性价比最高的,它是可以允许你犯错的,如果你在长片阶段犯错,那就有点惨了。”

对于制片人而言,短片仍然是寻找新导演的窗口。中国台湾地区知名电影制作人黄茂昌已是第三次参与HiShorts,他习惯于在各大电影节寻找有潜力的短片,“任何一个导演都是要从短片开始,包括《水东游》(黄茂昌制片长片)的导演也是,我蛮喜欢他之前的短片,2019年的时候他的短片也有在HiShorts上放映。”

对于创作者而言,短片对于创作的变化也发生在制作之外,翁俞钧这次还观看了不少参展作品,这对她收获颇丰,“能有这么一个集中的机会,看到不同的创作者完全不同的短片很好。相当于把我眼睛就打开了,对创作的理解会更广一点。”

首次参与HiShorts! 的评审程亮导演表示,国内短片质量正逐渐接近甚至有超越国外作品的趋势,他对这一变化感到振奋。这次的短片周也涌现出不同的视角和题材,比如《晚风》关注进城打工的青春男女,《朝朝暮夕》则是讲述了老龄化背景下的看护杀人事件。

也有一些从业者将短视频乃至微短剧的兴起,视为短片的机会。范小青曾在短片周开幕式上提出,今年是短视频崛起的一年,微短剧产值首次超越了中国电影票房。她预测未来中国短视频将占据全球娱乐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与好莱坞电影、韩剧和日本动漫并驾齐驱。

但是这些流传于节展的短片,还和面向市场的微短剧有很大的不同。创作者们拍摄目的和思路更偏学院派,资金大多为自筹,比如翁俞钧的短片,就全部由自己出资拍摄,拍摄只用了三天时间。不过在这次的短片展,界面文娱也注意到,一部分短片在片尾环节展示出了其他的资金来源。

晚风》拍摄花了5天时间,任泓霖介绍,资金除了他自己出资还有行业之外的朋友赞助,“筹集资金是我拍这部短片最焦虑的部分,有一些资金来来去去,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短片的回报率几乎为0。”

任泓霖这几年也了解到不同的短片筹集资金方式,其中大多数都是自费拍摄,不过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路,“其实我个人建议,先试着去拉投资,想办法去找钱,这是一个电影人的必经之路,或许在找钱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慢慢熟悉产业体系下的专业流程。”

当然更大机会,还是让短片进入市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去也曾有B站等平台,进行过短片的展映。在这次放映结束后,翁俞钧也遇到了发行方,“放映完也有发行公司的人联系我。但我还没有跟他聊,还是想要更多了解一下。”

但大部分情况下,短片仍然处于节展特供的状况,任泓霖告诉界面文娱,“可能会在之后上线网络平台,我目前也不知道短片有怎么样的商业性,我希望以后业内会有除了节展以外的短片放映渠道。”

短片在节展之外的发行不仅有商业化考量,也是这些作品被看到的方式。对于短片导演来说,被看到,或许是当下最重要的。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