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文艺版的「闲鱼」?

“多抓鱼:二手交易中的文艺新宠。” 在二手交易市场,多抓鱼以独特的文艺风格崭露头角。它与闲鱼有何不同?又是如何 […]

十二月 16, 2024 - 08:49
 5423
多抓鱼,文艺版的「闲鱼」?

“多抓鱼:二手交易中的文艺新宠。” 在二手交易市场,多抓鱼以独特的文艺风格崭露头角。它与闲鱼有何不同?又是如何在竞争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让我们一同走进多抓鱼的世界。

多抓鱼,二手领域的新玩家。

它主要经营二手书交易,名声并没有被戏称为“海鲜市场”的闲鱼大。

但它已经悄然出现在了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在卖书这门“吃力不讨好”的生意里实现了盈利,并且获得了包括经纬中国、腾讯等3亿RMB融资。

它的创始团队来自于豆瓣和知乎,

在老东家做不好商业化,换个平台继续实现梦想。

他们从创业至今,就像在做实验:

微信能不能卖书?

线下书店能不能做成快闪店形式?

在多抓鱼的品牌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里,也有不少铁杆粉丝持续贡献着商业化的灵感。

粉丝们对待多抓鱼的态度,

像极了对待「养成系偶像」,

不求现在完美,但求走得长长远远。

在书店日渐稀少的城市里,

多抓鱼如同一盏温暖的灯塔,

照亮了爱书人的精神角落。

多抓鱼的快闪店

我初次遇见多抓鱼,是在深圳南山区的新商场——Kaledo嘉乐道。

这座商场新开不久,主打的是简约又带点文艺范儿的建筑风格。

这里离深圳南山区的地标性建筑兼纳税大户——腾讯总部,并不远。

(图片:自己拍的)

这是个快闪店,而非长期固定的模式,开店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半月。

自从多抓鱼正儿八经地开了5家店,

却轰轰烈烈地倒闭了4家后,

便决定采用这种「快闪店」的模式——

轻运营,不重投入。

去人气呼声高的城市溜达一圈,

每个城市大概待一个多月。

而且严控租金,不选租金贵的地方,

地方不用太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就好。

粉丝会如同自来水,自然而然地来。

所以他们开的店都是叫「巡游商店」。

(图片:多抓鱼微信公众号)

在深圳这家巡游商店溜达一圈,

初印象比想象中的好。

商店的左边售卖二手图书(这是主业),

商店的右边售卖二手服饰(这是副业)。

(图片:自己拍的)

整个购书流程是这样的:

用户下载多抓鱼App(现场有WiFi),扫描书背面右下方的二维码,查询价格。

多抓鱼通常是:

1折把书收回来,3折左右把书卖出去。

每一本书都经过了翻新消毒,

而且大部分书都有塑封,

这一点跟闲鱼确实不一样。

(图片:自己拍的)

闲鱼是C2C,

你要自己跟买家斗智斗勇;

多抓鱼是C2B2C,

你只管把交易的事甩手给平台。

(图片:自己拍的)

我翻阅了一下其中的书籍,确实还挺新,没有印象中二手书那种又黄又皱的模样。

那为什么不直接去图书馆借呢?

可能这是部分爱书人的喜好,买二手书就像「无限期」地借了这本书。

而且我也可以再卖出去,商品还是能流通。

在多抓鱼,卖书的钱可以用来买书,

买书可以打88折。

这就是年轻人俗称的「以贩养吸」。

这个“卖书-买书”的过程,被创始人@猫助(原名魏颖)描述得特别文艺——

想象一本书的冒险,在穿越高原的火车上,在十万英尺的高空中,在安逸宁静的沙发旁,被不同的手捧读。

你手中正在翻阅的书,未来会通过多抓鱼的服务,去到它此生从未想过的远方,见到另一个和你精神相通却素未谋面的人。

(图片来源:@多抓鱼 微信公众号的趣味卡通画)

豆瓣的文艺,字节的算法。

多抓鱼虽然有着豆瓣的文艺,却是用字节的算法在运营着。

用户经常吐槽的点是:

多抓鱼的差价赚得太多了。

多抓鱼有时给出的报价只有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可能转手就几十块卖出去。这是算法决定的。

比如有用户在多抓鱼上售卖电影《晚秋》的中文版小说,只获得1毛钱的报价。

用户调侃道,

“在多抓鱼上,汤唯和玄彬只值1毛钱。”

(图片来源:@多抓鱼 微信公众号的趣味卡通画)

确实,文艺归文艺,

多抓鱼在「赚钱」这件事上毫不含糊——

回收价要看书有多大概率能卖出去;

转让价要看加上60%利润之后是多少。

如果算法判断这本书不太容易卖出,

或者是一些过于大众化的书籍,

多抓鱼还可能会拒收。

有用户吐槽道,

“连《乔布斯传》都不收,

对得起他老人家吗?!”

多抓鱼官方也解释道,其实只有一个版本不收,就是发行量最大的那版。

毕竟多抓鱼得保证它的用户群体——

深度爱好阅读的文艺青年,喜欢这本书。

太畅销的,随处可见的,

可能真不是文艺青年想要的品味。

多抓鱼创业的N个有趣试验

01最早的MVP(最小可行产品)试验

互联网人都爱讲MVP,我也班门弄斧一下。

大概意思是,先进行个小规模试验,看看商业模式能不能行得通。

就好像要说服别人买房,就得先带别人看样板房,看看客户的反应怎么样。

多抓鱼创业初期不被看好,

毕竟大家都会说——

「没人看书了」和「没人会买二手书」。

但是创始人@猫助 发现明明闲鱼上每天的交易量那么大,动销最好的就是图书。

于是,创始团队决定「先拉个微信群」,先拉身边爱读书的朋友试试看。

运营方法很简单——

要卖书的@群主私聊,拍照片,寄快递;

群主验收后,会在群里通知大家有新书了。没想到,微信卖书的模式居然能运作起来。

多抓鱼上线半年,就卖了20万本书。

(图片来源:创客贴)

02意料之外的名人效应

多抓鱼的第一个大单可以说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

客户是作家蒋方舟。

当时,蒋方舟在整理书房时清出了许多不再需要的书籍,还特地发了微博,通过朋友推荐,决定在多抓鱼上卖书。

多抓鱼一下子回收了几百本好书。

而蒋方舟的书单披露后,又迅速吸引了其他用户抢购。

多抓鱼也由此破圈了,甚至还被当作是收纳好助手——被经常推荐到主妇整理群里。

(图片:腾讯混元AI画的)

03服饰+其他业务试验

2021年夏天,多抓鱼上线服饰业务。

服饰的利润会比图书更高。

因为服饰的定价本来就比较高,

在相同的利润率下,

服饰销售所得的绝对利润会更为可观。

多抓鱼在开线下固定门店的时候,就是用服饰业务的收入,来补贴图书业务的收入。

跟回收图书一样,

多抓鱼回收衣服的价格也是灵活变动的——

像优衣库的基础款,以及近几年流行的户外冲锋衣和瑜伽服等,都能获得不错的报价。

而像成熟的职业装,因为并不好卖,而且要出售的人很多,所以报价很低。

(图片:自己拍的)

除了服饰,多抓鱼还尝试过其他非标品类——比如他们会收到很多施华洛世奇,同时也卖得很好。

创始人总结道,不太实用但又有礼物性质的东西往往是周转最快的。

04多抓鱼的To B商单

今年清明节前,多抓鱼又做了一个新试验——为小店店主配书。

多抓鱼自己也没想到,

有这么多此前没想到的场景:

前来下单的客户,有本身开书店的店主,希望补充一些有特色的书籍;有做民宿/开咖啡店的店主,想给顾客打造一个阅览空间;也有开火锅店的老板,脑洞大开想让顾客一边涮火锅一边看书;

最惊喜的是,还有电视剧剧组,想根据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设计书房……

记得@猫助 还调侃道,感觉这个问题很适合问 ChatGPT:「一个 ENTJ 霸总人设的主角书房背景墙上应该有哪些书?」

(图片:腾讯混元AI画的)

05铁杆粉丝的商业化灵感

在多抓鱼的品牌微信公众号上,不少铁杆粉丝持续贡献着商业idea:

有粉丝建议回收童装和儿童用品,因为小朋友的衣服和用品一两年就淘汰了(这个已经在上海商店开始做了);

有粉丝建议可以和豆瓣合作,直接在多抓鱼上显示豆瓣书评,还能融合社交功能;

还有粉丝建议回收音像制品,比如CD等,但是审核成本太高。

粉丝们对待多抓鱼的态度,

像极了对待「养成系偶像」,

不求现在完美,但求走得长长远远。

写在最后

跟随当下经济所处阶段成长起来的,

一个是租赁,一个是二手。

它们都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补充,正在重塑着我们对所有权和资源利用的观念。

在租赁的领域里,

我们发明了「共享」这门新艺术——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室,

共享一切灵活的生活方式。

我们与物的关系悄然改变,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在二手的天地里,

我们解锁了「淘」的无限乐趣——

淘个精致的家居爆改出租屋,淘个跑步机,淘个心心念念的游戏卡,淘个没用完的山姆会员卡,再淘个超值的游乐场年卡……

还有许多打工人的常规操作:

年会抽到的大奖,转眼就挂闲鱼。

我们与物的关系更加多元,从旧到新,从新到旧,随心相抱每一种可能。

多抓鱼也应运而生——

淘本二手图书,淘件二手衣服。

租来的不心疼,二手的也很香。

在物质过剩的时代,

我们将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

这像一场对生活方式的温柔革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Vinky】,微信公众号:【叁言梁语】,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