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十分实用的用户研究方法,适合3年以内产品经理,建议收藏
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们常常面临着如何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体验的挑战。本文将带你走进用户研究的世界,帮助你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画像,更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以及更科学地分析数据。 01.用户是谁 前两天销售突然问我:买我们产品的用户是哪些人啊? 我说:不是那些制造业、服务业的老板吗? 他说:可以再细致一些吗?比如多大的企业,年销售额多少?年龄多大?在哪些城市?使用电脑熟练吗?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使用频次怎么样? … 诸如此类的。 只记得当时脑子有点乱,一下子要很清晰的回答那么细,也答不上来。 02.模糊的客户印象 事后回想,答不上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客户的认知不够具象化。 也就是说,脑子里对客户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印象,比如年龄大概30-60岁之间,年龄跨度非常大。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连清理回收站里的垃圾都不会,对这部分群体而言,使用电脑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还要让他们来学习如何操作使用SaaS系统,总觉得在为难他们。 仔细思考了以后,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在一线跟客户打交道了,很多需求都是被动的推送过来,而不是我们去主动的跟客户链接而得到的。 想到这里,感觉一阵恐慌,庆幸现在还有那么多客户愿意相信我们,继续使用产品,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03.靠近用户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想着多靠近靠近客户,多听听他们的诉求是什么,现在这个产品真的能解决客户目前遇到的问题吗?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基于以上这些,就去找了一些具体的用户研究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产品的大方向又变得清晰起来。 具体是哪些方法呢? 1. 去现场 我们的客户每个月都会有很多新老客户过来公司,我都会和其他的几个小伙伴去现场辅导客户使用产品。 在现场总能发现客户出现一些很“奇葩”的问题,就算我们测试了很久,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问题。 其实说白了,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没能完全覆盖到具体每个客户实际使用的场景,也就是对客户的实际使用流程了解的不够深,才会造成客户在现场出现的困境。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你能想清楚、覆盖全所有的客户应用场景,公司对应的资源是有限的。 只是,我们虽然没想到,但是当客户遇到的时候就要及时想办法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重点是解决问题,再去想一套实际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2. 用户访谈 除了去现场,我们还会定期邀请正在使用的客户进行面对面访谈。 交谈过程中,基本不会去引导客户讲什么。而是让他们一点点的讲清楚使用流程,包括开始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直到完整整个流程。 就拿发布视频作品来讲,客户首先是要写文案,去哪里写?怎么写?写出来后去哪里用?然后是去找素材,做视频,发布视频。最后才是查找视频作品的数据反馈。 基于这样一个详细的工作流,我们从他们的流程中去找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卡点,重新思考产品的使用的流程,最终去梳理解决方案。 一般这样下来,都会很方便的知道用户的卡点,对于后续的产品迭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缺点是难约客户,比较耗费时间成本。 3. 数据反馈 数据反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后台数据的变化,反过来推测客户目前可能遇到的问题。 像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定期调出某段时间客户的使用数据,针对数据去做产品方向调整。 比如对需求排优先级的时候,其中一个参考标准就是价值。那些对大客户或大多数客户有价值的功能一般都会排在最前面,毕竟这些功能更新上去以后,能极大的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价值,我们团队也能收获正向反馈,那就必须要优先去做。 这种最容易被忽略,效果没有前两种那么直接、高效,但也是一种经常要去做的事情。 04.小结 如果你们遇到跟我类似的情况,要赶紧警醒下自己。长时间的离客户太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产品会很容易走偏,对用户的“伤害”越来越大,却不自知。 要多跟客户进行“互联”,就像朋友一样。如果离得太远,感情终归会变淡。 双方连接起来,经常去同用户沟通,去熟悉他们的偏好、行为习惯、遇到的问题、期望的东西、了解需求的场景等等。 接着去挖掘出用户背后深度的痛点,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以及解决他们真正遇到的问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成长日记】,微信公众号:【产品成长日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们常常面临着如何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体验的挑战。本文将带你走进用户研究的世界,帮助你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画像,更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以及更科学地分析数据。
01.用户是谁
前两天销售突然问我:买我们产品的用户是哪些人啊?
我说:不是那些制造业、服务业的老板吗?
他说:可以再细致一些吗?比如多大的企业,年销售额多少?年龄多大?在哪些城市?使用电脑熟练吗?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使用频次怎么样?
…
诸如此类的。
只记得当时脑子有点乱,一下子要很清晰的回答那么细,也答不上来。
02.模糊的客户印象
事后回想,答不上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客户的认知不够具象化。
也就是说,脑子里对客户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印象,比如年龄大概30-60岁之间,年龄跨度非常大。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连清理回收站里的垃圾都不会,对这部分群体而言,使用电脑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还要让他们来学习如何操作使用SaaS系统,总觉得在为难他们。
仔细思考了以后,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在一线跟客户打交道了,很多需求都是被动的推送过来,而不是我们去主动的跟客户链接而得到的。
想到这里,感觉一阵恐慌,庆幸现在还有那么多客户愿意相信我们,继续使用产品,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03.靠近用户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想着多靠近靠近客户,多听听他们的诉求是什么,现在这个产品真的能解决客户目前遇到的问题吗?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基于以上这些,就去找了一些具体的用户研究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产品的大方向又变得清晰起来。
具体是哪些方法呢?
1. 去现场
我们的客户每个月都会有很多新老客户过来公司,我都会和其他的几个小伙伴去现场辅导客户使用产品。
在现场总能发现客户出现一些很“奇葩”的问题,就算我们测试了很久,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问题。
其实说白了,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没能完全覆盖到具体每个客户实际使用的场景,也就是对客户的实际使用流程了解的不够深,才会造成客户在现场出现的困境。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你能想清楚、覆盖全所有的客户应用场景,公司对应的资源是有限的。
只是,我们虽然没想到,但是当客户遇到的时候就要及时想办法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重点是解决问题,再去想一套实际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2. 用户访谈
除了去现场,我们还会定期邀请正在使用的客户进行面对面访谈。
交谈过程中,基本不会去引导客户讲什么。而是让他们一点点的讲清楚使用流程,包括开始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直到完整整个流程。
就拿发布视频作品来讲,客户首先是要写文案,去哪里写?怎么写?写出来后去哪里用?然后是去找素材,做视频,发布视频。最后才是查找视频作品的数据反馈。
基于这样一个详细的工作流,我们从他们的流程中去找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卡点,重新思考产品的使用的流程,最终去梳理解决方案。
一般这样下来,都会很方便的知道用户的卡点,对于后续的产品迭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缺点是难约客户,比较耗费时间成本。
3. 数据反馈
数据反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后台数据的变化,反过来推测客户目前可能遇到的问题。
像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定期调出某段时间客户的使用数据,针对数据去做产品方向调整。
比如对需求排优先级的时候,其中一个参考标准就是价值。那些对大客户或大多数客户有价值的功能一般都会排在最前面,毕竟这些功能更新上去以后,能极大的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价值,我们团队也能收获正向反馈,那就必须要优先去做。
这种最容易被忽略,效果没有前两种那么直接、高效,但也是一种经常要去做的事情。
04.小结
如果你们遇到跟我类似的情况,要赶紧警醒下自己。长时间的离客户太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产品会很容易走偏,对用户的“伤害”越来越大,却不自知。
要多跟客户进行“互联”,就像朋友一样。如果离得太远,感情终归会变淡。
双方连接起来,经常去同用户沟通,去熟悉他们的偏好、行为习惯、遇到的问题、期望的东西、了解需求的场景等等。
接着去挖掘出用户背后深度的痛点,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以及解决他们真正遇到的问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成长日记】,微信公众号:【产品成长日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你的反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