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不是风口

在AI技术如火如荼的当下,AI医疗领域却似乎并未迎来真正的“风口”。本文从“路径依赖”现象出发,探讨了AI医疗为何难以成为真正的风口,分析了其背后的需求、市场现状以及企业面临的困境。 很多家庭,尤其是有点成绩的中产家庭,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他们走过的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条路已经成功过。底层的家庭则希望通过学习和模仿富人的做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其实就是“路径依赖”。 我们会习惯性地参考过去成功的经验,走别人走过的路。 同样AI初创的公司,无法抑制自己那颗想要去学习,去效仿拿到结果的心,不仅仅是创业,其实所有人都有路径依赖,这是无可避免的人性。 这两件事合起来就叫做参考过去,参考互联网的模式。 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风口上抄作业。抄作业的路径依赖不是错,错的是,我们在一味的依赖它之前,有没有研究过互联网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以前到现在,无论是富人还是中产的成功路径,有四个字是绕不开的依然是叫行业风口的东西。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风,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风,是需求带来的,而需求,当然大家都是知道参考漂亮国的。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过程。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逐渐拥有了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等生活必需品,这些技术和产品成了普通家庭的标配。可是我们那时候没有,大家就会想,为什么他们有,我们没有?于是,需求就诞生了。 举个例子,80年代美国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我们那时候电视机还不普及。于是,电视机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点,谁能进入电视机厂,谁就能赚钱,拿到高薪。到90年代,固定电话成了必须品,谁能提供这个服务,谁就能赚大钱。 然后,需求来了,产业就会随之展开。 现在的AI医疗不一样,国外的科技公司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在药物研发上面有所突破,AI能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企业生产有需求。而不是产业风口。 所以,从消费市场来看是从没到想要有,需求就是从“我没有”到“我想要”这一过程的转变。而需求一出现,大家就会奔向这个领域,寻求能够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时候,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就有机会获取高薪,因为他们掌握了别人所需要的技术或服务。 明显AI医疗不在这个范畴内,致使今天的两难的局面。所以你看到什么是风了?当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没有超过对方时,你有可能在对方刮过来的风里面做改进,做升级,但是我们不可能是造风者,这是市场竞争决定的。 举一个确切的案例,我们在思考为什么没有多少企业在医疗AIagent上面去砸钱开发,小企业自然扛不住这个压力(算法备案、数据投喂成本),大企业看不上都在自己搞大模型上去了,原因是风没来,中国端的需求一切都叫改进,都叫升级,我把你刮来的风,优化了。 比如他们先有的远程医疗先有的线上医保支付支付,但是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完善,因为我们客户量大,我们遇到的应用形态更复杂,于是需要更丰富化。 AI医疗既然不是风口,为什么那么卷?第一在目前这个环境下,只有AI貌似能吸引人 ,第二强硬的供需关系,这必然带来什么? 那就是卷呀。我得做得好,只能卖得低,就像是deepseeks不是卷是什么呢? 如果我想不卷,除非怎么样?造风炒作,于是有AI医疗,是我生活中的新场景,它才可能成为风口。而我认为这个风口当下是不能看到的,所以有了很多在AI路上的擦边者包括我自己。 敢为天下后,就是看别人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和硅谷保持同步,你只要开始搞,你只要在北美有市场,我们就把它引入国内,我们赌它也有市场。 就赚这个时间差足够了。然而现阶段是那个阶段,显然是风停了的阶段,至少互联网医疗的风停了很久了,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什么? 很简单,下沉市场。我们也跑了一些新一线城市对AI的看法,连锁机构对AI的看法第一是好奇、第二是怎么用?那么对互联网运营的看法要比AI来的更加实际一些,至少能收到钱。 这个叫互联网的余温,这种余温的存在,证明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是最前沿的热潮。可以通过观察市场的差异,特别是去那些相对落后的地方,比如三四线城市或发展中国家,看看哪些产品或服务还没普及。正是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未被完全开发的潜力和盈利空间。 这种做法就是水往低处流,顺着水的势头借着动能继续滑行。做完了这些城市我们再来出海,也只能出海了。 就这些了…附上思考鸡爪图仅供参考。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罗福如】,微信公众号:【罗福如】,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1月 26, 2025 - 08:38
 5401
AI医疗不是风口

在AI技术如火如荼的当下,AI医疗领域却似乎并未迎来真正的“风口”。本文从“路径依赖”现象出发,探讨了AI医疗为何难以成为真正的风口,分析了其背后的需求、市场现状以及企业面临的困境。

很多家庭,尤其是有点成绩的中产家庭,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他们走过的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条路已经成功过。底层的家庭则希望通过学习和模仿富人的做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其实就是“路径依赖”。

我们会习惯性地参考过去成功的经验,走别人走过的路。

同样AI初创的公司,无法抑制自己那颗想要去学习,去效仿拿到结果的心,不仅仅是创业,其实所有人都有路径依赖,这是无可避免的人性。

这两件事合起来就叫做参考过去,参考互联网的模式。

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风口上抄作业。抄作业的路径依赖不是错,错的是,我们在一味的依赖它之前,有没有研究过互联网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以前到现在,无论是富人还是中产的成功路径,有四个字是绕不开的依然是叫行业风口的东西。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风,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风,是需求带来的,而需求,当然大家都是知道参考漂亮国的。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过程。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逐渐拥有了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等生活必需品,这些技术和产品成了普通家庭的标配。可是我们那时候没有,大家就会想,为什么他们有,我们没有?于是,需求就诞生了。

举个例子,80年代美国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我们那时候电视机还不普及。于是,电视机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点,谁能进入电视机厂,谁就能赚钱,拿到高薪。到90年代,固定电话成了必须品,谁能提供这个服务,谁就能赚大钱。

然后,需求来了,产业就会随之展开。

现在的AI医疗不一样,国外的科技公司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在药物研发上面有所突破,AI能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企业生产有需求。而不是产业风口。

所以,从消费市场来看是从没到想要有,需求就是从“我没有”到“我想要”这一过程的转变。而需求一出现,大家就会奔向这个领域,寻求能够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时候,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就有机会获取高薪,因为他们掌握了别人所需要的技术或服务。

明显AI医疗不在这个范畴内,致使今天的两难的局面。所以你看到什么是风了?当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没有超过对方时,你有可能在对方刮过来的风里面做改进,做升级,但是我们不可能是造风者,这是市场竞争决定的。

举一个确切的案例,我们在思考为什么没有多少企业在医疗AIagent上面去砸钱开发,小企业自然扛不住这个压力(算法备案、数据投喂成本),大企业看不上都在自己搞大模型上去了,原因是风没来,中国端的需求一切都叫改进,都叫升级,我把你刮来的风,优化了。

比如他们先有的远程医疗先有的线上医保支付支付,但是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完善,因为我们客户量大,我们遇到的应用形态更复杂,于是需要更丰富化。

AI医疗既然不是风口,为什么那么卷?第一在目前这个环境下,只有AI貌似能吸引人 ,第二强硬的供需关系,这必然带来什么?

那就是卷呀。我得做得好,只能卖得低,就像是deepseeks不是卷是什么呢?

如果我想不卷,除非怎么样?造风炒作,于是有AI医疗,是我生活中的新场景,它才可能成为风口。而我认为这个风口当下是不能看到的,所以有了很多在AI路上的擦边者包括我自己。

敢为天下后,就是看别人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和硅谷保持同步,你只要开始搞,你只要在北美有市场,我们就把它引入国内,我们赌它也有市场。

就赚这个时间差足够了。然而现阶段是那个阶段,显然是风停了的阶段,至少互联网医疗的风停了很久了,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什么?

很简单,下沉市场。我们也跑了一些新一线城市对AI的看法,连锁机构对AI的看法第一是好奇、第二是怎么用?那么对互联网运营的看法要比AI来的更加实际一些,至少能收到钱。

这个叫互联网的余温,这种余温的存在,证明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是最前沿的热潮。可以通过观察市场的差异,特别是去那些相对落后的地方,比如三四线城市或发展中国家,看看哪些产品或服务还没普及。正是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未被完全开发的潜力和盈利空间。

这种做法就是水往低处流,顺着水的势头借着动能继续滑行。做完了这些城市我们再来出海,也只能出海了。

就这些了…附上思考鸡爪图仅供参考。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罗福如】,微信公众号:【罗福如】,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