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舵手:我的运营总监之路

在互联网行业,晋升到运营总监不仅是职位和待遇上的跃升,更是个人能力、行业视野、责任及领导力的全面升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位运营总监?笔者结合多年从业经验,以及自己走上运营总监岗位的过程,尝试作出解答。 一、我的职业进阶之路 回顾完整的运营职业生涯,我硕士一毕业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起初从基础的运营专员做起,前前后后经历过3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个年头之后,最终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 一路走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入江湖: 2014年,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第二年,研究生刚刚毕业还在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我,在互金企业“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口号感召下加入到了这个年轻的行业。 因为是文科背景出身,我最初选择从内容运营的岗位切入,成功应聘成为了魔都一家互金公司的新媒体运营专员。 核心职责是在运营经理的指导下,负责公司官方公众号、微博的日常内容运营及社群运营。 虽然当时所在公司的互联网运营体系及团队建设并不完善,但从此我也算是一只脚正式踏入了互联网的“圈子”。 2、小试牛刀: 有了第一段互联网运营工作经验,就相当于在互联网“江湖”有了自己独立的“角色账号”,接下来就是不断地积攒经验“打怪升级”。 第二段工作,我选择加入了一家互联网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岗位也从新媒体运营专员切换到了高级用户运营。 此时,工作的重心转向了活动运营、流量运营及精准营销,并且承担了一部分的产品经理工作,开始有机会参与营销场景相关app页面和运营活动的设计及开发落地。 这段工作经历,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供施展拳脚的更大平台,沉淀了不少拿得出手的项目实战案例,同时也让我对互联网运营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 3、专业进阶: 第三段工作,我加入了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互金上市公司,并晋升为运营主管。 在这个阶段,我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负责某一块或几块运营业务模块,而是开始独立对业务线的核心指标负责。这就要求我系统性地拆解用户生命周期和产品链路,根据业务线目标制定并落实达成措施、运营策略以及推进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的运营专业能力得到了系统性提升,还开始承担管理职责,带领小规模团队,更多地扮演 “项目负责人” 的角色,通过跨团队协同来实现业务目标。 此外,在业余时间,我会在产品运营相关的网站、论坛上不定期发表文章,尝试在业内建立自己的 “话语权”。 4、高原反应: 2019年末,由于公司业务收缩和组织架构动荡,我选择了离职。 幸运的是,凭借之前扎实的工作积累,我很快通过社招面试加入了阿里巴巴,担任产品运营专家,开启了大厂阶段的职业生涯。期间,我还通过集团内部转岗加入了蚂蚁金服,回归到自己最熟悉的互金业务领域。 在大厂工作,确实能接触到更丰富的资源,行业视野也得到了极大拓展,运营和操盘的项目规模以及用户池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大厂业务相对成熟,分工也更为细化,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相较于职业前期反而有所放缓,仿佛进入了一个滞涨的 “高原” 期。 5、蜕变时刻: 到了中层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为员工提供 “专家” 和 “管理” 两类职级晋升序列。但如果还想单纯依靠专业能力像职业前期那样向上晋升,道路会越来越窄。因为职位越高,专业能力在个人竞争力中的占比就越小。 中高端职位除了看重专业功底和过往业绩,还十分注重软性综合能力以及其他考量因素,比如项目统筹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行业视野与影响力、在团队中的资历排序以及未来成长潜力等。 当然,职位晋升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做好充分准备,还需要看平台是否有合适的“坑位“。 最终,在入行的第十个年头,我选择离开大厂,加入了一家千亿规模的互金平台,开始担任运营总监。 回首十年运营路,从最初踏入互联网“江湖”的懵懂探索,到在互联网证券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再到大厂工作期间的视野拓展与体系化成长,每一阶段的转变都是自我的一次“蜕变”。 尤其是在大厂的高原期,尽管因专业提升放缓和面临 “35岁危机” 而感到焦虑,但我的行业视野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也让我在面对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时,有了离开大厂、投身更具挑战性的运营总监岗位的底气。 二、运营职业晋升“金字塔” 职业进阶的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向上跃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但只要大的方向不跑偏,随着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积累提升,每一位运营人都有成为运营总监的机会。 结合我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行业调研信息来看,一个运营从最初入行到走上运营高阶职位,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六个层级,如图1所示: 1、初级阶段:一般新人刚入行,会从基础的运营助理或实习岗做起,在业务线运营“师兄”的带教下,学习和掌握基础的运营技能。 随着技能和经验的提升,通常会在入行2年内晋升到运营专员,至少掌握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等某一项运营技能,建立起对行业及岗位的初步认知。 2、中级阶段: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往往会在入行后3年-5年,晋升到资深运营/运营主管。 进入这一阶段后,运营不再局限于个人专业提升和基础的执行,需要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行发展,开始独立对相关核心指标负责,并具备横向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跨团队驱动项目组协作拿到业务结果。 3、高级阶段:工作10年后,随着岗位晋升到高级阶段,业务规划和管理职责会成为你工作的重心。 作为运营总监,你需要具备主导业务发展方向的能力,肩负起整个运营团队的管理职责。总监再往上晋升,则需具备更全面的商业视野、战略眼光和领导力,能够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运营管理负责。 需注意的是,相邻两个运营层级之间的工作年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并非工作年限一到就会晋升至下一级。 特别是中高级运营职位的晋升,不仅要求专业能力过硬,还会受到大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态势、公司规模及岗位需求、个人软性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运营核心职责及方法论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运营岗和产品岗的核心工作都是围绕着“产品”与“用户”来展开。 不同点在于,产品岗职责更多是“从0到1”把产品打造出来,而运营职责更多是链接用户和产品,“从1到亿”让更多的用户把产品用起来。 如图2所示,基于“链接用户和产品”的工作职责,运营岗位要做的核心工作,通常都会包括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流量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以及通用性的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类工作。 围绕这些工作,则需要再掌握相关的一些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用户运营:RFM模型、用户生命周期、用户画像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 产品运营:波特五力模型、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增长黑客、精益创业理论等; 流量运营:AARRR模型、漏斗模型、帕累托法则、长尾理论、人货场理论等; 内容运营:社交货币理论、AIDA模型、5A模型、注意力经济理论等; 活动运营:游戏化理论、稀缺性原理、互惠原则、病毒式营销、情感唤起理论等; 数据分析:5W2H分析法、用户行为路径分析、AB测试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等; 项目管理:敏捷管理理论、瀑布模型、CPM关键路径法、PDCA循环、PMBOK理论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运营方法论,基本都可以涵盖在“用户”、“产品”、“如何链接用户和产品”这三个方面。 以上只是我例举的部分理论,每个运营人都可以依据这个框架,差异化构建和充实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在此,我也为大家推荐几本在运营职业生涯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几本书籍,包括《增长黑客》、《流量池》、《首席增长官》、《运营之光》、《疯传》、《我在阿里做运营》等。 四、互联网运营如何选择平台 文章的最后,我想结合自身职业成长经历总结出的“平台选择漏斗”,聊聊运营人如何进行职业平台的选择。 当你选择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之前,有三层因素需要首先考虑清楚,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图3所示,这三层因素,分别是行业、岗位和地点。 细分行业赛道抉择:“互联网“只是一个宽泛的行业大方向,你需要从教育、金融、电商、医疗、物流、资讯、本地生活、游戏等选项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行业赛道。比如,我在研究生刚毕业时,就锚定了“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方向,一方面,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另一方面,当时互联网金融领域有较大的政策红利,行业发展迅速。 运营岗位类型选择:岗位的选择,通常都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模型和兴趣,同时也需综合考虑该岗位在此行业中的“重要度”,优先选择对业务有核心影响力更有“话语权”的岗位。比如,若选择电商行业,可优先考虑行业运营、商家运营、活动运营等岗位;若选择资讯行业,则可优先选择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岗位;另外,也可选择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通用性较强的核心运营岗。 工作地的选择:一方面,要考察当地的行业发展状况,优先选择行业发展繁荣的城市,这样更有利于找到工作,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另一方面,还需考虑通勤距离和生活成本。例如,笔者之所以选择研究生毕业去上海,以及后续到杭州发展,正是因为两座城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很发达,而且都位于长三角地区,离我的老家和求学城市较近,生活和工作都比较便利。 最后,在明确了行业、岗位、地区之后,你重点可以选择的公司平台就相对比较清晰了。当然,一个地区某个特定行业的优质公司的合适岗位往往都比较稀缺。 在经济大环境下行和行业调整大背景下,可以适当放宽细分行业和岗位的选择范围,先拿到几个offer,再综合对比后做出决定。 结语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身互联网运营从业经验分享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正在运营职业道路上努力前行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运营之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 无论你正处于运营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求知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希望每一位运营人都能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勇敢面对挑战,持续学习与成长,最终实现从新手到舵手的华丽蜕变。 作者:云洲,公众号:云洲说(yunzhoushuo),互金产品运营专家,上海、杭州6年行业经验。 本文由@云洲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月 11, 2025 - 09:21
 4613
从新手到舵手:我的运营总监之路

在互联网行业,晋升到运营总监不仅是职位和待遇上的跃升,更是个人能力、行业视野、责任及领导力的全面升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位运营总监?笔者结合多年从业经验,以及自己走上运营总监岗位的过程,尝试作出解答。

一、我的职业进阶之路

回顾完整的运营职业生涯,我硕士一毕业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起初从基础的运营专员做起,前前后后经历过3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个年头之后,最终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

一路走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入江湖:

2014年,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第二年,研究生刚刚毕业还在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我,在互金企业“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口号感召下加入到了这个年轻的行业。

因为是文科背景出身,我最初选择从内容运营的岗位切入,成功应聘成为了魔都一家互金公司的新媒体运营专员。

核心职责是在运营经理的指导下,负责公司官方公众号、微博的日常内容运营及社群运营。

虽然当时所在公司的互联网运营体系及团队建设并不完善,但从此我也算是一只脚正式踏入了互联网的“圈子”。

2、小试牛刀:

有了第一段互联网运营工作经验,就相当于在互联网“江湖”有了自己独立的“角色账号”,接下来就是不断地积攒经验“打怪升级”。

第二段工作,我选择加入了一家互联网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岗位也从新媒体运营专员切换到了高级用户运营。

此时,工作的重心转向了活动运营、流量运营及精准营销,并且承担了一部分的产品经理工作,开始有机会参与营销场景相关app页面和运营活动的设计及开发落地。

这段工作经历,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供施展拳脚的更大平台,沉淀了不少拿得出手的项目实战案例,同时也让我对互联网运营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

3、专业进阶:

第三段工作,我加入了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互金上市公司,并晋升为运营主管。

在这个阶段,我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负责某一块或几块运营业务模块,而是开始独立对业务线的核心指标负责。这就要求我系统性地拆解用户生命周期和产品链路,根据业务线目标制定并落实达成措施、运营策略以及推进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的运营专业能力得到了系统性提升,还开始承担管理职责,带领小规模团队,更多地扮演 “项目负责人” 的角色,通过跨团队协同来实现业务目标。

此外,在业余时间,我会在产品运营相关的网站、论坛上不定期发表文章,尝试在业内建立自己的 “话语权”。

4、高原反应:

2019年末,由于公司业务收缩和组织架构动荡,我选择了离职。

幸运的是,凭借之前扎实的工作积累,我很快通过社招面试加入了阿里巴巴,担任产品运营专家,开启了大厂阶段的职业生涯。期间,我还通过集团内部转岗加入了蚂蚁金服,回归到自己最熟悉的互金业务领域。

在大厂工作,确实能接触到更丰富的资源,行业视野也得到了极大拓展,运营和操盘的项目规模以及用户池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大厂业务相对成熟,分工也更为细化,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相较于职业前期反而有所放缓,仿佛进入了一个滞涨的 “高原” 期。

5、蜕变时刻:

到了中层阶段,互联网公司通常会为员工提供 “专家” 和 “管理” 两类职级晋升序列。但如果还想单纯依靠专业能力像职业前期那样向上晋升,道路会越来越窄。因为职位越高,专业能力在个人竞争力中的占比就越小。

中高端职位除了看重专业功底和过往业绩,还十分注重软性综合能力以及其他考量因素,比如项目统筹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行业视野与影响力、在团队中的资历排序以及未来成长潜力等。

当然,职位晋升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做好充分准备,还需要看平台是否有合适的“坑位“。

最终,在入行的第十个年头,我选择离开大厂,加入了一家千亿规模的互金平台,开始担任运营总监。

回首十年运营路,从最初踏入互联网“江湖”的懵懂探索,到在互联网证券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再到大厂工作期间的视野拓展与体系化成长,每一阶段的转变都是自我的一次“蜕变”。

尤其是在大厂的高原期,尽管因专业提升放缓和面临 “35岁危机” 而感到焦虑,但我的行业视野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也让我在面对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时,有了离开大厂、投身更具挑战性的运营总监岗位的底气。

二、运营职业晋升“金字塔”

职业进阶的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向上跃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但只要大的方向不跑偏,随着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积累提升,每一位运营人都有成为运营总监的机会。

结合我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行业调研信息来看,一个运营从最初入行到走上运营高阶职位,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六个层级,如图1所示:

1、初级阶段:一般新人刚入行,会从基础的运营助理或实习岗做起,在业务线运营“师兄”的带教下,学习和掌握基础的运营技能。

随着技能和经验的提升,通常会在入行2年内晋升到运营专员,至少掌握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等某一项运营技能,建立起对行业及岗位的初步认知。

2、中级阶段: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往往会在入行后3年-5年,晋升到资深运营/运营主管。

进入这一阶段后,运营不再局限于个人专业提升和基础的执行,需要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行发展,开始独立对相关核心指标负责,并具备横向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跨团队驱动项目组协作拿到业务结果。

3、高级阶段:工作10年后,随着岗位晋升到高级阶段,业务规划和管理职责会成为你工作的重心。

作为运营总监,你需要具备主导业务发展方向的能力,肩负起整个运营团队的管理职责。总监再往上晋升,则需具备更全面的商业视野、战略眼光和领导力,能够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运营管理负责。

需注意的是,相邻两个运营层级之间的工作年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并非工作年限一到就会晋升至下一级。

特别是中高级运营职位的晋升,不仅要求专业能力过硬,还会受到大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态势、公司规模及岗位需求、个人软性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运营核心职责及方法论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运营岗和产品岗的核心工作都是围绕着“产品”与“用户”来展开。

不同点在于,产品岗职责更多是“从0到1”把产品打造出来,而运营职责更多是链接用户和产品,“从1到亿”让更多的用户把产品用起来。

如图2所示,基于“链接用户和产品”的工作职责,运营岗位要做的核心工作,通常都会包括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流量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以及通用性的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类工作。

围绕这些工作,则需要再掌握相关的一些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用户运营:RFM模型、用户生命周期、用户画像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
  • 产品运营:波特五力模型、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增长黑客、精益创业理论等;
  • 流量运营:AARRR模型、漏斗模型、帕累托法则、长尾理论、人货场理论等;
  • 内容运营:社交货币理论、AIDA模型、5A模型、注意力经济理论等;
  • 活动运营:游戏化理论、稀缺性原理、互惠原则、病毒式营销、情感唤起理论等;
  • 数据分析:5W2H分析法、用户行为路径分析、AB测试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等;
  • 项目管理:敏捷管理理论、瀑布模型、CPM关键路径法、PDCA循环、PMBOK理论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运营方法论,基本都可以涵盖在“用户”、“产品”、“如何链接用户和产品”这三个方面。

以上只是我例举的部分理论,每个运营人都可以依据这个框架,差异化构建和充实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在此,我也为大家推荐几本在运营职业生涯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几本书籍,包括《增长黑客》、《流量池》、《首席增长官》、《运营之光》、《疯传》、《我在阿里做运营》等。

四、互联网运营如何选择平台

文章的最后,我想结合自身职业成长经历总结出的“平台选择漏斗”,聊聊运营人如何进行职业平台的选择。

当你选择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之前,有三层因素需要首先考虑清楚,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图3所示,这三层因素,分别是行业、岗位和地点。

  1. 细分行业赛道抉择:“互联网“只是一个宽泛的行业大方向,你需要从教育、金融、电商、医疗、物流、资讯、本地生活、游戏等选项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行业赛道。比如,我在研究生刚毕业时,就锚定了“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方向,一方面,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另一方面,当时互联网金融领域有较大的政策红利,行业发展迅速。
  2. 运营岗位类型选择:岗位的选择,通常都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模型和兴趣,同时也需综合考虑该岗位在此行业中的“重要度”,优先选择对业务有核心影响力更有“话语权”的岗位。比如,若选择电商行业,可优先考虑行业运营、商家运营、活动运营等岗位;若选择资讯行业,则可优先选择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岗位;另外,也可选择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通用性较强的核心运营岗。
  3. 工作地的选择:一方面,要考察当地的行业发展状况,优先选择行业发展繁荣的城市,这样更有利于找到工作,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另一方面,还需考虑通勤距离和生活成本。例如,笔者之所以选择研究生毕业去上海,以及后续到杭州发展,正是因为两座城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很发达,而且都位于长三角地区,离我的老家和求学城市较近,生活和工作都比较便利。

最后,在明确了行业、岗位、地区之后,你重点可以选择的公司平台就相对比较清晰了。当然,一个地区某个特定行业的优质公司的合适岗位往往都比较稀缺。

在经济大环境下行和行业调整大背景下,可以适当放宽细分行业和岗位的选择范围,先拿到几个offer,再综合对比后做出决定。

结语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身互联网运营从业经验分享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正在运营职业道路上努力前行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运营之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

无论你正处于运营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求知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希望每一位运营人都能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勇敢面对挑战,持续学习与成长,最终实现从新手到舵手的华丽蜕变。

作者:云洲,公众号:云洲说(yunzhoushuo),互金产品运营专家,上海、杭州6年行业经验。

本文由@云洲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你的反应是什么?

like

dislike

love

funny

angry

sad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