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稀土」這個名字有點誤導。它們一點都不稀,地球各地都有。像釹(Neodymium)、鈰(Cerium)這些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還高。美國、澳洲、印度、越南、巴西都能開採,只是稀土礦的問題不在「找不找得到」,而在於「怎麼處理得乾淨」。這些元素通常混在一起存在,必須用大量酸液和複雜程序分離,整個過程污染嚴重又昂貴。
.
中國會主導稀土市場,是因為其他國家不願意承擔這個環境成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原本有加州 Mountain Pass 礦,但因為污染關閉。那時中國以極低的環保要求、低人工成本,以及國家政策扶持,大量補貼稀土產業,把別國的競爭對手都擠出市場。結果到了 2010 年,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 95% 的稀土供應;即使到今天,仍控制大約七成開採與九成精煉產能。
.
理論上,別的國家當然能重新做,但需要時間與錢。美國的 MP Materials 已經重啟 Mountain Pass 礦場,不過礦石還是得送到中國分離;澳洲的 Lynas 是唯一規模化的替代來源,在馬來西亞設廠;加拿大、歐洲也在開新礦,日本政府更出資到海外找新來源。不過這些項目都成本高、周期長,要三到五年才能形成穩定產能,而且成本通常是中國的 1.5 到 3 倍。
.
更關鍵的是,中國控制的不只是礦,而是整條供應鏈。從開採、精煉,到稀土氧化物、合金、磁材,最後到馬達、國防設備、晶片封裝,中國都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尤其在釹鐵硼(NdFeB)磁體這一段,中國的市占率接近壟斷。這意味著,即使美國自己挖礦,也得把材料送到中國加工成磁體。這才是真正讓世界緊張的地方。
.
總結起來,稀土並不是「無法取代」的資源,但短期內要取代中國的供應體系非常困難。別國要重建產能,至少得三到五年;而在這段過渡期,價格飆漲、供應鏈受阻會先衝擊電動車、風力發電、AI 伺服器等高科技行業。
.
換句話說,稀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生意,但它是「麻煩得沒人想做」的生意。中國願意做,而且做了三十年,才讓今天這個議題變成全球的痛點。
.
中國會主導稀土市場,是因為其他國家不願意承擔這個環境成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原本有加州 Mountain Pass 礦,但因為污染關閉。那時中國以極低的環保要求、低人工成本,以及國家政策扶持,大量補貼稀土產業,把別國的競爭對手都擠出市場。結果到了 2010 年,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 95% 的稀土供應;即使到今天,仍控制大約七成開採與九成精煉產能。
.
理論上,別的國家當然能重新做,但需要時間與錢。美國的 MP Materials 已經重啟 Mountain Pass 礦場,不過礦石還是得送到中國分離;澳洲的 Lynas 是唯一規模化的替代來源,在馬來西亞設廠;加拿大、歐洲也在開新礦,日本政府更出資到海外找新來源。不過這些項目都成本高、周期長,要三到五年才能形成穩定產能,而且成本通常是中國的 1.5 到 3 倍。
.
更關鍵的是,中國控制的不只是礦,而是整條供應鏈。從開採、精煉,到稀土氧化物、合金、磁材,最後到馬達、國防設備、晶片封裝,中國都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尤其在釹鐵硼(NdFeB)磁體這一段,中國的市占率接近壟斷。這意味著,即使美國自己挖礦,也得把材料送到中國加工成磁體。這才是真正讓世界緊張的地方。
.
總結起來,稀土並不是「無法取代」的資源,但短期內要取代中國的供應體系非常困難。別國要重建產能,至少得三到五年;而在這段過渡期,價格飆漲、供應鏈受阻會先衝擊電動車、風力發電、AI 伺服器等高科技行業。
.
換句話說,稀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生意,但它是「麻煩得沒人想做」的生意。中國願意做,而且做了三十年,才讓今天這個議題變成全球的痛點。
其實「稀土」這個名字有點誤導。它們一點都不稀,地球各地都有。像釹(Neodymium)、鈰(Cerium)這些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甚至比銅還高。美國、澳洲、印度、越南、巴西都能開採,只是稀土礦的問題不在「找不找得到」,而在於「怎麼處理得乾淨」。這些元素通常混在一起存在,必須用大量酸液和複雜程序分離,整個過程污染嚴重又昂貴。 . 中國會主導稀土市場,是因為其他國家不願意承擔這個環境成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原本有加州 Mountain Pass 礦,但因為污染關閉。那時中國以極低的環保要求、低人工成本,以及國家政策扶持,大量補貼稀土產業,把別國的競爭對手都擠出市場。結果到了 2010 年,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 95% 的稀土供應;即使到今天,仍控制大約七成開採與九成精煉產能。 . 理論上,別的國家當然能重新做,但需要時間與錢。美國的 MP Materials 已經重啟 Mountain Pass 礦場,不過礦石還是得送到中國分離;澳洲的 Lynas 是唯一規模化的替代來源,在馬來西亞設廠;加拿大、歐洲也在開新礦,日本政府更出資到海外找新來源。不過這些項目都成本高、周期長,要三到五年才能形成穩定產能,而且成本通常是中國的 1.5 到 3 倍。 . 更關鍵的是,中國控制的不只是礦,而是整條供應鏈。從開採、精煉,到稀土氧化物、合金、磁材,最後到馬達、國防設備、晶片封裝,中國都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尤其在釹鐵硼(NdFeB)磁體這一段,中國的市占率接近壟斷。這意味著,即使美國自己挖礦,也得把材料送到中國加工成磁體。這才是真正讓世界緊張的地方。 . 總結起來,稀土並不是「無法取代」的資源,但短期內要取代中國的供應體系非常困難。別國要重建產能,至少得三到五年;而在這段過渡期,價格飆漲、供應鏈受阻會先衝擊電動車、風力發電、AI 伺服器等高科技行業。 . 換句話說,稀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生意,但它是「麻煩得沒人想做」的生意。中國願意做,而且做了三十年,才讓今天這個議題變成全球的痛點。
0 Comments·0 Shares·145 Views·0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