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醫師用專業、耐心與愛心,讓「希望的種子」在孩子生命中發芽。(圖片來源/台大兒童醫院短片〈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
在少子化與醫療人力挑戰日益嚴峻的時代,台大醫院兒童醫院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於11月5日舉辦記者會正式發布。
影片以「盼尋回初心」為主題,邀請多位兒科醫師真誠分享從醫歷程與心路轉折,以溫柔細膩的鏡頭,記錄兒科醫療團隊的日常與信念,呈現兒科醫師如何以專業、耐心與愛心,讓「希望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
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奕倫表示,這部影片是醫療人文的具體呈現,從新生兒病房到重症照護的真實場景,觀眾得以看見兒科醫療現場的專業與人文溫度,每一個畫面都象徵生命的萌芽。
他強調,〈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不僅是一部醫療紀錄,也是一封寫給社會的信─希望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價值的重新理解與支持,讓更多人看見「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
溫柔的影像,紀錄不放棄的信念
何奕倫表示,「在醫療人力挑戰越來越嚴峻的時代,兒科醫療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考驗。我們的醫師與護理團隊仍以最大的熱情與堅持,陪伴孩子與家庭走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這份精神正是台大醫院最珍貴的資產。」
他也強調,兒科醫師照顧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個家庭、一段生命的希望。他以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作結,「有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也有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何奕倫感性地說,「謝謝台大兒童醫院團隊,讓許多人得以用童年療癒一生。」

李旺祚院長:讓社會重新認識兒科醫師的角色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回憶,一年多前,他常問實習醫學生是否願意選擇兒科,多數人回答:「喜歡兒科,但家人勸我不要選。」這讓他開始思考,社會對兒科醫師的認識仍不夠清楚。
「我一直希望能拍一部短片,讓社會大眾、不只是醫療人員,都能理解兒科醫師在醫院與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這不是為了招生,而是為了重新塑造我們的願景,讓大家看見兒科醫師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李旺祚指出,台大兒童醫院在台灣兒科醫療領域長期居於領先地位,應肩負社會責任,用影像讓家長與醫學生重新理解,「當一位醫師的初心,是為了守護生命。」他期盼這部影片能觸動更多年輕醫學生重新思考當初選擇醫學的初衷。

從重症到希望:三位病童的生命故事
影片中呈現多位醫師與病童家庭的真實故事。
台大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童怡靖醫師照護的病童「小C」,國一時因第一型糖尿病送入加護病房,從抗拒、無助到學會面對疾病,如今成為台大醫院的護理師,用親身經歷回饋他人。童怡靖表示,「孩子不只是病人,而是未來的希望。當他們願意回來幫助別人時,就是醫療最美的循環。」
台大小兒部新生兒科科主任曹伯年與台大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陳倩儀照顧的早產兒「福寶」,出生僅459公克,住院半年後平安出院。家屬感性地說,「在最絕望的時刻,台大團隊給了我們信心與希望,陪著孩子一關一關撐過去。」
另一位病童「嫩嫩」則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現年9歲的她,1歲多時因感冒併發肺炎插管治療,轉至台大醫院後由李旺祚接手。她多次因反覆肺炎進出加護病房,甚至住院長達3個月,後來決定氣切後狀況穩定,肺功能逐漸改善。雖仍未知確切病因,醫療團隊持續以臨床治療與癲癇控制為主。
嫩媽在記者會上忍不住哽咽分享,「每一次病情波動,我們都在害怕,但也因為有醫師們的陪伴,讓我們不再孤單。」嫩爸也感性地說:「謝謝台大兒童醫院團隊,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長大,看見希望。」李旺祚回應表示,治療病童帶來的喜悅,遠勝金錢回報,這也是他堅持留在兒科醫院的初心。

台大小兒心臟團隊創醫療新頁,為法洛氏四重症病童開出新希望
11歲的宣瑩則是另一段動人的篇章。
宣瑩出生當天起便與「法洛氏四重症」對抗,緊急轉至台大兒童醫院,由心臟外科陳益祥教授開刀。她歷經2次開胸手術、葉克膜治療,血管最細時僅1毫米,也成為台灣第一位接受可吸收鐵質支架治療的病童。
宣瑩爸爸回憶,「那時候阿泰醫師(林銘泰醫師)努力幫她撐支架後,在臉書上寫:『把她的命交給老天爺。』那句話讓我們一輩子難忘。醫師不放棄,我們當父母的更不能放棄。」目前宣瑩每年暑假仍需回院追蹤,但平常狀況穩定,也可正常到學校上學。宣瑩爸爸這2年還主動去募集資源,讓新北市政府啟動新北市所有學童的心電圖篩檢。
台大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說明,法洛氏四重症是台灣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每年約新增百例。「十年前宣瑩遇到困難時,我們能用的支架還是傳統材質。十年後,我們看到國外已有可吸收鐵質支架,覺得這能幫助孩子,就努力申請引進台灣。」他強調,「雖然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我會陪著孩子們一起往前走。」

李旺祚表示,從新生兒的第一口呼吸,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兒科醫師陪伴病童與家庭走過人生最艱難卻最充滿希望的階段。「兒科醫師的價值,在於用一個決定、一個行動,改善孩子的一輩子,這份信念,也是兒科醫療最動人的核心。」
面對少子化的趨勢與醫療人力流失的挑戰,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與李旺祚共同呼籲政府與社會,應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於兒童健康與預防醫學,並培育年輕兒科醫師、完善醫療照護與支持系統,讓台灣的孩子不僅「活下來」,更能在友善的兒童醫療環境中「活的健康、快樂成長」。


李旺祚也表示,目前第一階段PGY招生,共招到7人,後續還會對外進行二招。他透露未來10年內,台大預計有很多兒科教授退休,近期台大已簽下「深耕計畫」,核心目標是建構全國性的兒童醫療網,希望利用這5-6年訓練年輕醫師,待訓練成熟便能接手退休醫師的工作,讓兒童醫療不中斷。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中鐵擊敗日本公司奪印尼高鐵工程 今淪為虧損累累的錢坑 美媒揭露背後真相
太子集團風暴》「和平大苑」11戶扣押豪宅若依法被沒收 周杰倫鄰居變成中華民國政府
王道銀法說會》前三季淨賺26.29億元 澳洲辦事處力拚18個月升格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