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目前仍在海上測試前裝備測試跟調校階段,國防部長顧立雄坦承海11月交艦有很大挑戰。(圖片來源/台船)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13)日在立法院說明,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目前仍在「海上測試前裝備測試跟整個調校階段」,知情人士透露,海鯤號確定今年無法完成交艦,同時傳出台船已經發包後續艦的相關重要項目。

針對海鯤號已經逾3個月未出港測試,加上前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裝備與系統整合等問題看似不少,海軍、中科院與技術顧問正積極改進,國人也莫不抱以極大期待。

台船高層對此表示,他們只負責造艦等工程,至於裝備問題,是由海軍與中科院負責,他們不管這段。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日由召委王定宇排定舉行秘密會議,邀請顧立雄進行「潛艦國造專案進度報告」並備質詢。

馬文君將排定公開質詢專報,後續艦須重新設計

場外觀察會議開始後,前往質詢的委員極少,據了解,僅觸及管制節點,以及有立委關切後續法律爭議,合約該如何解決等問題,另一位召委馬文君則是初步將再排定公開質詢的潛艦專報。

顧立雄在會前受訪時指出,他對於最後能夠建造完成還是有信心,只是說現在這些測試跟調較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國防部長顧立雄對於海鯤號最後能夠建造完成還是有信心,坦言只是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攝影/蕭介雲)

媒體詢問是否能在預訂的11月完成交艦,顧立雄則從先前的「挑戰性」,改口為「有很大的挑戰性。」

顧立雄也表示,在立法院開完機密專報後,會請海軍就能夠公開的部分,再向外界做一個比較完整的說明。

由於7艘的潛艦後續艦共匡列2840億元,今年編列20億元,明年為119.5億元,如果海鯤號尚未完成作戰測評,會牽涉到後續艦要重新設計的問題。

專家稱,因為光是從6部卡車引擎,要改成2部的合格引擎,就會是一項重大工程,從壓力殼大小、全艦重心、艙間設計到管線等,都要重新調整,更何況可能還有其他不合格的裝備也要更換。

專家:賴清德無意趕進度,海鯤號後續改進會很久

知情的軍事科技專家提醒,如果潛艦跳過配管佈線驗證、地面軟體及裝備整合模擬驗證等關鍵步驟,就直接按設計圖施工並下水測試,成功的機率將會極低,甚至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軍事專家分析,從總統賴清德應是「冷凍」黃曙光,並由海軍司令唐華主導改採「安全至上」路線來看,層峰並無意「趕進度」,海鯤號後續要調整的時間可能會拖很久。

專家也主張,從造艦科學角度來看,後續艦必須等海鯤號完成作戰測評後才可以進行,不能現在就急著發包,否則一定會形成浪費預算的情形。

此外,針對賴清德提出「台灣之盾」的構想,顧立雄則解釋,這是將偵測與射擊,雷達及各式飛彈做個有效整合,當然符合不對稱作戰概念。至於年底要提出的特別預算,也會有相當的部分購置不同多層次的反彈、反機跟反無人機的系統。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AZ疫苗母公司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 部分藥品折扣將高達8成
幸福真永遠不是口號 邱臣遠國慶典禮細數高虹安市政團隊施政成果
中國買走8成的巴西出口大豆 卻數月未買美國大豆、黃豆引發農民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