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蘭內政部在介紹新法案時寫道:「成為波蘭公民是一種特權,也是對國家和社區的義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歐洲緊張局勢加劇,至少有9個歐盟成員國呼籲對移民法進行全面改革,聲稱這些法律已經過時,不再反映大規模人員流動和安全問題的現實。
其中,波蘭內政部行動最為積極,近日提出新法案,計畫收緊外國人取得波蘭公民身分的條件,把最低居住期限從3年延長至8年。
波蘭媒體《Notes from Poland》報導,新法案規定外國人須在波蘭居住至少8年,包括3年臨時居留、5年永久居留,還必須通過社會融入考試,以及簽署效忠宣言。
內政部:成為波蘭公民是一種特權
呼應美國務卿盧比歐講過公民權是一種特權、不是基本權利的說法,波蘭內政部在介紹新法案時寫道:「成為波蘭公民是一種特權,也是對國家和社區的義務。波蘭公民身份不僅僅是一份文件;它是一種基於價值觀的社區歸屬感。」
此前,反對派總統納夫羅茲基(Karol Nawrocki)上周向國會提交在加大外國人獲得波蘭公民身份證難度的法案,內政部已邀請納夫羅茲基於本月稍後討論各自的提案。
過去10年,波蘭湧現史上空前紀錄的移民潮,也是歐盟中移民人數最高的國家。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波蘭連續6年對歐盟以外的移民發放首次居留許可數量超過任何其他歐盟成員國。
由此產生的一個後果是,更多外國人獲得波蘭公民身份證,2024年獲得波蘭公民身份證的人數創下新高的紀錄,達到6,342人,是10年前的4倍。
然而,這引發波蘭國民的強烈反對,包括舉行大規模的反移民示威活動,促使政府去年推出嚴厲的新移民政策。與此同時,納夫羅茲基競選總統時承諾「波蘭公民比移民優先」的政策,最終贏得今年的總統大選。
總統承諾波蘭公民優先政策
上周五,內政部宣佈加強公民身份申請條件的新方案。其中一項措施是,不僅要評估波蘭語水平,目前已實施,還要評估移民的融入程度,包括對波蘭價值觀、原則、法律和歷史的了解。他們還必須簽署效忠波蘭國家的誓言。
「對外國人授予公民身份的過程,應該優先保護我國原有公民,並確保獲得公民身份的外國人能夠妥善融入社會。」內政部副部長羅古斯卡(Magdalena Roguska)表示。
羅古斯卡強調,申請公民身份的外國人必須證明「他們的生活重心在這裡,尊重和理解我們的文化、傳統和語言,而且他們忠於我們的國家」。
根據現行規定,申請公民身份的人必須在波蘭至少永居3年,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該期限會更短。
內政部的新提案將居住期限延長至8年,包括3年臨時居留,永久居留5年。所謂的「歸國者」或持有波蘭卡(指前蘇聯國家的波蘭人)的申請期限將縮短。
波蘭提案將居住期限延長至8年
內政部也希望所有新措施不僅適用於正常途徑的申請人,也適用於選擇直接向總統提出申請的外國人,目前,總統有權在不遵循常規標準的情況下有權授予公民身份。(奧地利反對庇護制度)上周,納夫羅茲基提交自己版本的法案,要求居住期限延長至10年。他認為,目前的3年規定是最短的要求,需要更長的期限來創造有利於外國人更充分融入的條件,然後再授予他們波蘭公民身份。
任何新的公民身份法案要想獲得通過,都需要獲得國會(目前執政聯合黨派佔多數)的批准,以及總統納夫羅茲基的簽署。
實際上,緊縮移民政策已在歐洲蔚為風潮。早在今年6月,包括波蘭、義大利、丹麥和奧地利在內的9個歐盟會員國已經歐洲人權法院施壓,要求重新解釋對移民的保護措施,此舉是對既定規範的強烈譴責。
穆斯林人口占奧地利人口的9%
奧地利帶頭指責,現行的歐盟庇護法不切實際,並導致青少年犯罪率飆升和學校不堪重負。總理斯托克表示,情況已急劇惡化,尤其是由於允許移民攜帶親屬入境的家庭團聚規定(依親規定)。
他的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限制這些依親移民的權利,主要是為了安撫更多國民對移民的社會影響力感到沮喪。
民間組織統計,奧地利的穆斯林人口約為72萬至8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9%。另一項研究表明,在2024-2025學年,穆斯林將成為維也納學生中最大的宗教群體。
奧地利並非孤軍奮戰。2025年5月22日,由義大利和丹麥帶頭,包括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比利時和捷克共9個歐盟國家聯名簽屬一封致歐洲委員會的公開信。
這封信函強烈要求就《歐洲人權公約》的適用方式,特別是在移民議題上,展開「新的、開放的對話」。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中國介選重創國民黨形象 郝龍斌、鄭麗文五五波 誰能贏黨主席關鍵在這群人
黃國昌狗仔案王鴻薇支線超展開 馬郁雯、洪婉臻同日踢爆行銷公司黑料
50歲男視力驟降剩0.1卻渾然不覺...一檢查竟然是「單眼黃斑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