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熱菸合法上架,民間團體憂心年輕族群成為菸商新目標。(圖片來源/photoAC)
衛福部上月宣布放行2家國際加熱菸商,共18項吸食器具及菸草柱,可在台販售,其中一家菸商產品,11日開始可合法上市,另一家則是19日開放販售,正式為新型菸品市場開綠燈。
加熱煙合法上市11日開賣政府預估,這波開放將為國庫帶來約20億元的菸捐稅收。
然而,根據換算,這20億稅收背後代表的,恐是超過14萬名年輕人將新增為吸菸族群。面對「加味加熱菸」上市在即、管制配套卻仍空白,醫界與家長團體嚴厲批評政府「急就章」,痛批這是「拿年輕人健康換稅收」。
加味菸政策掛零,開放恐讓年輕人暴露尼古丁成癮風險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衛福部在短短3個月內3度改變說法:7月初仍指菸商繳件不積極;7月底又宣布美、日兩大菸商18個品項通過上市審查,但表示半年後才開賣;未料9月中旬卻又突然宣告可於10月中旬開賣。 「連地方衛生稽查單位都不知道哪些是合法、哪些是非法。」
王瀚陽批評,執法現場一片混亂,政府卻急著讓產品上架。他進一步指出,日本青少年(15至19歲)使用加熱菸的比例4年內從0.6%暴增到4.8%,足見新型菸品的吸引力。若台灣跟進開放,恐將重蹈覆轍。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公布「7大防制青少年吸菸策略」,首條明確指出應「禁止加味菸品」,以終結吸引青少年的誘人口味,王瀚陽指出,但目前台灣尚未公告「禁止菸品添加物」政策,禁令延宕超過2年半,卻在此時開放「加味加熱菸」上市。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指出,加熱菸沒有傳統菸臭味、外型時尚又具科技感,加上菸商宣稱「減害」、「戒菸」功能,對年輕人更具「致命吸引力」。 「這是標準的『先上車、後補票』,讓年輕人暴露於尼古丁成癮風險中,政府形同默許菸商收割下一代。」
民團呼籲政府應立刻公告「除菸草原味外,全面禁止加味菸品」,並下架所有加味加熱菸,避免青少年因「水果味」、「薄荷味」入門成癮。

網路廣告氾濫,實體展示違法卻難查
根據《菸害防制法》第12條規定,菸品及其組合元件不得以網路進行任何形式的促銷或廣告;加熱菸載具亦不得陳列展示。
但台灣共善促進協會秘書長張文昌指出,「網路上依舊可輕易搜尋到加熱菸與載具的廣告與販售資訊,甚至以社群團購、代購名義流竄。」
他建議,政府應將現行的「電子煙查緝平臺」全面升級為「新型菸品查緝平臺」,才能同步監管電子煙與加熱菸,避免新型菸品以「灰色地帶」形式擴散。
董氏基金會:載具應比照菸品管理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WHO已明確建議「加熱菸載具應比照菸品管理」。
然而林清麗表示,在《菸害防制法》修法過程中,國健署最初與黨團協商同意同步禁止廣告促銷,但後來又一度聲稱加熱菸載具只是3C產品、不願納管,直到170個醫事與家長團體上街抗議後才改口。
「最終雖納入管制,但規範被切割修訂,導致載具包裝仍可避開印製菸害警圖,廣告也難以全面監管。」林清麗憂心,若無法徹底禁止展示與促銷,將重演烏克蘭、俄羅斯等國「街頭充斥時尚載具廣告」的失控場景。
加熱菸「減害」是迷思,9成變「雙重使用者」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祕書長、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指出,「加熱菸同樣使用菸草,含有尼古丁、焦油、甲醛與乙醛等多種致癌物質,其危害並不比紙菸少。」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研究顯示使用加熱菸者中,高達9成同時也吸紙菸,成為「雙重使用者」,每日總吸菸量反而增加。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方德智也駁斥菸商「減害」說法,強調菸品的危害並非線性下降,「唯有完全不吸菸,風險才會降至與非吸菸者相同」。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這是危機;但對菸商來說卻是商機。」郭斐然表示,政府應趁此時機推動戒除紙菸與加熱菸的雙軌政策,並將加熱菸戒除納入戒菸門診給付項目。

別讓網路成為新型菸品溫床!專家呼籲3大措施
國健署雖已發函各大專校院,要求張貼加熱菸危害宣導海報,但董氏基金會終生義工陳淑麗認為,這樣的宣導只是「杯水車薪」。
「網路上、社群裡充斥著精緻包裝的廣告影片與代購連結,政府若不封鎖來源,再多宣導都只是事後補救。」她強調,應同步封鎖新型菸品網站與社群廣告,防止加熱菸、電子煙成為青少年接觸尼古丁的「第一道門」。
面對加熱菸全面開放的政策轉折,台灣拒菸聯盟、國教行動聯盟與多個家長團體共同提出3項緊急訴求:
1. 確實取締網路違法廣告與販售,加強稽查新型菸品網站與社群平台。
2. 嚴禁實體通路展示、促銷加熱菸載具,落實第12與第13條法律規範。
3. 盡速公告禁止所有加味菸品,下架加味加熱菸,防止青少年被誘入口味吸引成癮。
民團強調,政府不能為了短期稅收犧牲下一代健康,若無明確配套,開放加熱菸等於放任菸商以「減害」之名行「成癮」之實,讓菸草產業藉新型產品重新包裝、重啟市場。
隨著加熱菸正式上市倒數,社會輿論的焦點不再只是「是否開放」,而是「如何防堵下一波尼古丁風暴」。從WHO警示、國際經驗到本土學者的憂心,在在顯示禁止加味、嚴控行銷、強化稽查,才是保護年輕世代的關鍵。
《信傳媒》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免費戒菸專線請撥打0800-636363
更多信傳媒報導
歐洲吹起移民緊縮風潮 波蘭跟進收緊移民政策 內政部稱公民權是一種特權
中國介選重創國民黨形象 郝龍斌、鄭麗文五五波 誰能贏黨主席關鍵在這群人
黃國昌狗仔案王鴻薇支線超展開 馬郁雯、洪婉臻同日踢爆行銷公司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