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免案的失敗似乎使藍白營更有自信,而行政部門則更不敢據理和立法院爭論。但罷免案的結果除了可能受一萬元買票影響之外,其實和人民對行政與立法爭論的議題之看法幾乎無關。(圖片來源/立法院長韓國瑜臉書)
藍白立委聯手立法要政府限期對人民普發一萬元現金,雖然社會有很多不同意見,行政部門最初也不贊成,但最後行政院仍以提出修正條文的方式要妥協,而對每位國民發放一萬元。這整個事件及近來的不少現象顯示台灣本來就不成熟的民主文化正在倒退,各界領導人物及有知識和良心的人民若默默接受這些現象,造成民主文化倒退的力量將更加囂張。
四大缺陷浮現,違憲、理由不正確、時機不對、立法錯誤
普發一萬的立法有四個缺陷:違憲、理由不正確、時機不對、以及立法錯誤。行政院提出修正案只是要把普發一萬變成是由行政部門提出,以在形式上解決違憲的問題,但實質上這仍是行政院在立法院脅迫下發錢,仍然違反民主憲政的精神,並可能成為未來的惡例。社會上對這個問題已有甚多討論,本文不再說明。
藍白要普發一萬的真正理由很可能是要政策買票及為難行政院,這當然是不恰當的。而他們實際說出來還稅於民及提振景氣兩個理由也仍是不正確的。每元稅收都是依法該收的,所謂超徵其實只是總金額估算不準而偏低,不是非法多收稅,所以沒有理由要「還給」人民,每人發一萬也不是還給原來納稅的人。
從每元的利益來看,社會已經花了成本收來的稅收,應該用在對國家社會人民最有利的用途,而不是再花另一次成本把錢發給人民。而我國稅收佔國民所得的比例遠低於多數國家,我國也有很多建設及政府服務仍然因經費限制而不足,所以比預計多出來的稅收應該用在那些該加強的用途。我曾具體建議把多出來的錢用於投資,包括交給很多人主張要設立的國家主權基金來投資運用(看雜誌,265期)。但政治人物似乎都沒看到或不想要接受這個建議。
超徵稅收不等於非法,還稅於民說法站不住腳
至於用來振興景氣,雖似乎是個正當理由,但台灣整體而言現在並沒有不景氣,因此也是個假理由。這理由的不當在時機不對和方法錯誤那兩個缺陷中可以看得更楚。
川普總統的政策確實打亂了全球經濟的運行,因此很多人擔心世界經濟會陷入不景氣甚至大蕭條。藍白立委可能以這個理由要發錢來提振景氣。但事實上川普的政策仍未全部定下來,而目前全球大部分經濟也仍甚好,聯邦準備理事會仍拒絶川普的壓力而認為現在不可降低利息來提振經濟。我國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甚為少見的8.01%,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高達4.45%而高於近三年的水準,根本沒有不景氣。第三和第四季預估的成長率雖然較低也仍正成長,而世界局勢在變,屆時也可能更高。
何況三四季成長率即使不高,其中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不少訂單在上半年已提前生產出口(所以第二季成長率才不正常地高),並不是真正的不景氣。所以現在就急著發錢要救現在不存在,未來也不一定會出現的不景氣,時機上太早而不對。要救不景氣,也要把錢留著等到真的不景氣發生再針對較不景氣的產業及人民來發,不是現在就亂發,讓大家現在隨便用在不需要提振景氣的產業,甚至使某些部門反而景氣過熱,等到萬一真正發生不景氣時卻已沒錢可發。
發錢效果存疑,排富設計遭忽視、濟貧原則被扭曲
除了現在仍非適當時機,即使不景氣真的發生,普發一萬也是錯誤的方法。從2008年馬英九總統要發消費券開始,國內對於政府發錢或其他可花用之各種券給人民的效果就有許多討論,當年連國民黨的大老名經濟學家王作榮教授都大聲反對,事後來看發錢的效果也不彰(請參閱 陳博志,房價、物價和景氣波動的對策,第五章,不景氣也不能亂花錢和亂推責任,2025,台北,華人希望文化事業出版)。政府事後曾給一些學者研究經費來證明這樣花錢有些效果,但這些研究也常是設法要證明有效的單向性研究,而非平衡審視有效或沒效之證據的双向客觀研究。何況政策是否恰當並不能只看有沒有效,而要看值不值得或成本效益的高低,以及採用其他做法是否會更好。可惜歷任政府和其委託之研究似都不願去思考有沒有更好方法的問題,不少政治人物遇到景氣不好就只會想直接發錢討好部分人民。
就算要直接發現金,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不管是為了社會公平或為了增加總支出以提振景氣,錢都該優先發給窮人及受不景氣之害較嚴重的人。其中最簡單的就是排富不發給有錢人,或給窮人多一點的加強濟貧。更精緻一點的則要針對受衝擊較大的人民和產業來發錢或增加支出。但現在因買票及政治鬥爭的目的,各種較複雜而對國家全民較好的方法都被忽視。
主張高所得者花掉的機率高於低所得者,政治動機蓋過了知識和常識
這次政府本來還想排富,但或許是畏懼在野黨抵制也不敢提出。8月7日某媒體主筆竟然在社論中說,發出去的現金「高所得者花掉的機率高於低所得者,排富反而抑制經濟效果」,好像主張要排貧更有效。用這種完全和經濟學理和經驗相反的說法來支持普發,不是經濟知識不足,就是政治動機蓋過了知識和常識,是民主文化的沉淪。民主文化這樣淪喪的結果,將來很可能會有更多不合理討好選民的買賣政策,以及惡意抵制對立政黨而傷害國家的政治動作。
民主政治要有健全的憲政等制度,但制度不可能訂到很詳細並隨時調整到適合不同的時機,所以民主政治也要有好的民主文化以補制度之不足。我國的憲政制度因為種種原因而有甚多可能運作不順的地方,所以更需要大家有好的民主文化來讓它順利而正確運行(請參閱 陳博志,孫文逝世百年卻有人打著他的旗號背叛他,看,264期,2025年3月)。民主制度的重要原則之一是少數要服從多數,而民主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則是多數要尊重少數。
立法院立法直接要普發一萬元,已違背憲政制度和精神
兩者要並存的原因之一是任何制度選出來的人即使依法制得到行政或立法權,也不見得能真正代表多數人,且不見得有最正確的主張。尊重少數除了要避免贏者全拿而不恰當剝奪少數方的權益之外,也是要讓少數派可能更好的意見能不被埋沒。我國本屆的總統不是絶對多數票當選,立法院的多數黨得票更低於總統,因此双方都應該有民主文化地更尊重事實、學術、道理、以及其他人的意見(請參閱 陳博志,只得少數選票的國會更需尊重民意和制度,看,257期,收錄於施政論政的修養、觀念、和技術,2025,台北,華人希望文化事業出版)。
這次立法院立法直接要普發一萬元,已違背憲政制度和精神。未經討論草率立法則是不尊重少數。而造成前述理由不正確、時機不對、以及方法錯誤的原因,則除了不尊重少數之外,也不尊重事實、學術、和道理。這是民主文化低落的現象。而行政院不敢據理改提出更正確的時機和方法來和立法院的劣質立法競爭,社會上又有一些用錯誤的道理來支持錯誤政策的情況,則令人擔心民主文化是不是會進一步倒退。
2024年大選之後,基於各黨派都未擁有絶對多數民意或選票的事實,我曾撰文建議執政黨要運用2001年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方式,讓一些重大政策能建立在各黨派和民間的共識上。但比新總統早上任的新國會,上任後就迫不及待違背各院分權而相互制衡的憲政體制,主張立委比別人大而想支配全局,因而形成難以妥協甚至根本拒絶相互協商的政局。
罷免案的失敗使藍白營更有自信,行政部門更不敢據理力爭
罷免案的失敗似乎使藍白營更有自信,而行政部門則更不敢據理和立法院爭論。但罷免案的結果除了可能受一萬元買票影響之外,其實和人民對行政與立法爭論的議題之看法幾乎無關。罷免失敗的主因是對藍白綠及其支持者而言,罷免案乃是在搶立法院的主導權,而藍白特別是白營若失去立法院控制權,則政治權力及價值近乎全部消失,所以藍白及其支持者必會全力合作反罷免。而因為過去幾年政府和大家的努力,使台灣已得到更多國際支持,所以反而使罷團強調的反共保台也未能激起多數人民特別是藍白支持者的國家危機感。另外不少人也擔心由立法院獨大變成民進黨獨大。所以各黨派都別因罷免案的勝負而自大或自卑。台灣人民還是希望政黨間有合理的競爭,藍白陣營在未來的兩次選舉也將因各自的利益及職位的爭奪而難真心合作。各政黨和政治人物應該勇敢提出符合民意而對國家好的政策主張來相互競爭,不要再想用勾結、抵制、和說謊來做競爭手段,以免台灣的民主文化繼續淪喪(請參閱 陳博志,仇恨的合作與謊言的競爭會導向錯誤的發展,收錄於前引施政論政的修養、觀念、和技術一書/ 陳博志授權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日本通》擊敗「日本蔣萬安」小泉!高市早苗勝選剖析:保守派的絕地反攻
「挖土機超人」救災8天不幸感染亡 醫:蜂窩性組織炎恐惡化為敗血症、奪命類鼻疽
10月賣股》這公司買1234元的台積電還能賺錢 綠界靠賣精誠金融賺錢超過1整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