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公開最新微創單分支支架手術,讓胸主動脈疾病治療更安全、恢復更快。(圖片來源/freepik)
「胸主動脈弓單分支人工血管支架手術」可以不必開胸、心臟不停跳,無須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以血管腔內微創手術搭配小傷口血管繞道手術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與更大範圍胸主動脈修補,提升手術成功率、降低手術風險與併發症、減少術後傷口疼痛與縮短恢復期。
主動脈是循環系統的主幹道,也是人體最大最厚實的血管,長時間承受心臟壓縮送出血流的衝擊壓力,血液流入胸、腹主動脈中再經由樹枝般的大小血管分支,運送供應血液至身體各器官與所有組織。當主動脈壁退化 (家族病史或基因變異、老化、三高、抽菸等危險因子)或者損傷(因感染、剝離或創傷),開始發生病變之後,胸、腹主動脈就可能像氣球一樣慢慢逐漸擴大,形成主動脈瘤,而隨著主動脈壁不健康薄弱化,產生剝離、破裂、出血風險也會越來越高;主動脈瘤通常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或不適,患者無法自覺,但是當主動脈瘤破裂時,才發生突發性劇烈胸痛、腹痛,並因胸腔腹腔內急速大出血而休克危及生命、無法及時送醫搶救。
主動脈病變可能發生出現在胸主動脈(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或胸腹主動脈同時,保守藥物治療只能藉由控制心跳血壓,以降低主動脈壁承受的壓力,但無法使血管恢復健康,為避免破裂危及生命,近年來多已優先採用微創血管腔內人工血管支架手術來進行修補主動脈,但如主動脈弓部病變段包含有重要通往腦部的血管分支,因標準型胸主動脈人工血管支架無分支設計,所以可能就必須以傳統外科手術開胸後,切除病變血管段後用人工血管置換及重建分支血管,手術過程中也必須使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停止心跳,並將體溫降低以保護腦部與胸腹腔重要臟器,因此手術風險較高。
2025年剛問世的最新式「胸主動脈弓單分支人工血管支架」具有設計內建的分支,是微創主動脈血管腔內手術革命性重大的突破,可以無須傳統開胸手術、無須使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無須暫時停止心跳、無須降低體溫,在維持病患腦部動脈供血的同時,以微創血管腔內方式修補治療複雜主動脈弓疾病。且因主體分支一體成型設計的新技術,能夠降低產生滲漏和移位的可能併發症,且配合小傷口頸部繞道手術,可微創完成全主動脈弓部手術,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及併發症、減少術後疼痛與加快復原,因此對於較高齡與體弱病患是最佳的微創治療方式。
此最新式的胸主動脈弓單分支人工血管支架手術必須在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執行,複合式手術室中配備有最高端機械手臂影像導引系統,術中即時影像導引以精準定位並可完成重組3D影像,以確保手術最佳品質。
本院今年領先於北區醫學中心引進此最新技術,手術團隊以微創胸主動脈弓單分支人工血管支架手術為一位80歲以上大型胸主動脈瘤長者進行詳細的術前評估規劃與精準順利的完成全主動脈弓手術,病患術後也如預期恢復良好。現代醫療科技不斷創新,目前即使是高風險的胸主動脈疾病都有了更多低侵襲性的新治療方式,醫療團隊唯有努力不懈,才能將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給我們的病患。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外科部主任/ 心臟外科主任 林佳勳醫師,本文轉載自第406期《新光醫訊》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股戰略》傳產與資通訊呈現冷熱兩極化 產業成長動能差異大、應慎選投資標的
輝達北士科案成敗 將成蔣萬安尋求連任的壓力測試
革命前奏曲》氣候變遷不可能是世上最嚴重的詐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