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日說:台灣最直接的比較對象是韓國和日本,產業性質相近,但關稅基礎卻有差距...(圖片來源/信傳媒資料庫)

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但面對美國貿易政策與關稅壓力,台灣企業界憂心自身競爭環境。2日在台大管理學院舉行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活動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在針對關稅議題發表看法。

童子賢:與韓國、日本相比,台灣吃虧
童子賢直言,關稅問題關係台灣在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力。「我們最直接的比較對象是韓國和日本,產業性質相近,但關稅基礎卻有差距。」他呼籲台灣應努力爭取,至少在關稅上能與韓日平起平坐,以維持公平條件。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產業多年來靠人才、資金與策略累積優勢,若在稅率上持續受限,將不利於全球市場拓展。

施振榮:面對不確定性,核心在於自強
施振榮則採取另一角度,認為關稅只是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的諸多不確定性之一。「美國的思維與政策不會完全可預測,但最重要的是台灣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他指出,台灣的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隱形但關鍵的角色,對世界不可或缺。「真正能保障未來的,是自強與創造自身價值。」

全球競爭下台灣如何定位
兩位企業家不約而同提醒,台灣不能只依賴外部市場規則,而必須鞏固內部優勢。童子賢強調「外部環境應爭取公平條件」,施振榮則提醒「內部實力才是根本」。

在美中貿易摩擦與關稅博弈下,台灣企業既要在談判桌上維護權益,也要持續創新,才能確保在全球競爭中不被邊緣化。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台晶片「五五分」難成 施振榮:台赴美設廠是國力延伸 童子賢:不利競爭力應反對
黃景茂推翻偵訊筆錄 否認講過違法和奉交下 柯文哲轟檢方「複製貼上」被抓包
台北市和輝達北士科總部案破局 新光人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