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不是小感冒,寶寶一旦感染恐迅速惡化,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圖片來源/freepik)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是導致嬰幼兒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常見病毒之一,也是造成1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第二大傳染性疾病。秋冬季節為 RSV的傳染高峰期,於托嬰中心、幼兒園等集體照護場所或多胞胎家庭中,RSV的傳播風險更高,更容易引發群聚感染。

高風險群體的RSV威脅

RSV感染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流鼻水、痰多、劇烈咳嗽、喘鳴(呼吸有「咻咻」聲),可能還有嘴唇發紺、呼吸窘迫等,應儘早尋求兒科專科醫師診治,因症狀易與感冒混淆、不可輕忽。1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易受到病毒感染,潛伏期約4至5日,病程發展快,嚴重時可能導致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對患病嬰幼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高風險族群若感染RSV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需要住加護病房治療,部分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

單株抗體的保護作用

RSV沒有特效藥,為了有效預防這些高風險嬰幼兒的RSV感染,接種「單株抗體」是一種重要的預防工具。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的RSV單株抗體,分為長效及短效二種,短效型健保給付條件:<33週早產兒可補助6劑(出院前需打完第一劑);33週以上到未滿36週的早產兒可補助3劑,間隔1個月施打1劑。長效型目前皆需自費施打,一劑保護力可維持6個月左右。二種均採肌肉注射,能提供嬰幼兒被動免疫,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若未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亦可選擇自費施打,若家長有考慮讓寶寶施打時,可主動詢問兒科醫護人員。

居家防護一起來

RSV單株抗體對嬰幼兒及高風險族群的保護至關重要,建議符合條件者,應儘早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除了施打RSV單株抗體之外,提醒家有早產兒的家長和照顧者注意以下預防方法:

1.勤洗手、戴口罩、勤消毒:別讓病毒有機會造成侵襲。

2.避免出入人潮密集場所:避免病毒附著,不慎帶回傳染給家中嬰幼兒。

3.避免接觸有感冒症狀者:應盡量與有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嬰兒室 廖羿蒨護理師,本文轉載自第406期《新光醫訊》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示警「台灣有事」!日商白皮書點名兩岸風險 相馬伸一郎:地緣不確定不可忽視
台南直飛沖繩、熊本的包機年底起飛  被虎航搶走而不是日籍航空
台塑集團二度被外媒點名 大買俄羅斯石油製品 暗示為入侵烏克蘭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