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電廠成為 Google 參與「需求回應」機制的合作對象。該機制允許企業在電網負載高峰時段,暫時降低用電量。(圖片來源/信傳媒資料照片)

面對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日益膨脹的電力需求,Google 正在美國推動一項創新策略:與地方電力公司合作,在尖峰時段主動調控 AI 運算負載,減輕電網壓力,同時維持關鍵服務穩定運作。此舉不僅展現科技巨頭對能源永續的承諾,也可能成為未來碳費制度下的標竿做法。

AI運算彈性高,尖峰時段可暫停非即時任務

Google 近日與美國印第安納州與田納西州的兩家電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AEP)旗下的 Indiana Michigan Power(I&M)與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TVA)——簽署正式協議,成為 Google 首次參與「需求回應」(Demand Response)機制的案例。該機制允許企業在電網負載高峰時段,暫時降低用電量,以協助穩定供電系統。

Google 表示,此次合作將針對 AI 資料中心中的機器學習(ML)任務進行調控,這類運算通常不具即時性,可在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暫停或延後執行。Google 去年已在內布拉斯加州的 Omaha 公共電力局進行試驗,成功在三次電網事件中降低 ML 運算負載,為此次擴大合作奠定基礎。

不過,Google 也強調,並非所有任務都能中斷。像是 Google 搜尋、地圖、雲端醫療等關鍵服務仍需持續運作,因此需求回應機制僅會在特定地點實施,並確保不影響服務可靠性。

電網壓力日增,綠能與核能佈局同步推進

AI 資料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已成為美國電網的重大挑戰。根據麥肯錫報告,資料中心用電可能在 2030 年前占新增電力需求的 30% 至 40%。Google 除了導入需求回應機制,也積極推動電網升級與綠能採購。

今年 6 月,Google 與 CTC Global 合作升級高容量輸電線路;7 月則與 Brookfield 資產管理公司簽署高達 30 億美元的水力發電框架協議,確保東部市場資料中心的穩定綠電供應。此外,Google 也與 Kairos Power 簽署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合約,進一步拓展零碳電力來源。

Google 能源策略負責人 Michael Terrell 表示:「這些協議不僅加速資料中心併網,也減少新建電廠與輸電塔的需求,幫助電網營運者更有效率地管理系統。」

對地方電力公司而言,與 Google 等超大型用電客戶合作,不僅有助穩定電網,也能提升服務品質與用電效率。I&M 目前服務超過 60 萬名用戶,此次合作將透過綠能發電支援其容量需求,並有望降低整體電費。

調控機制創造雙贏,還可以省下不少電費

更重要的是,需求回應機制可能成為資料中心快速併網的解方。在美國多個地區,資料中心開發商面臨長達三至五年的併網排隊期。透過承諾在尖峰時段調控用電,業者可降低系統風險,加速併網審核,並獲得電力公司提供的費率折扣或補償金。

Google 的做法也可能影響整個產業。若更多 AI 驅動企業將需求回應納入標準營運流程,電力公司未來可能要求其他大型用電者做出類似承諾,進而改變資料中心選址、電力採購與併網經濟模式。

目前 Google 與 I&M、TVA 的合作仍屬試點階段,但若成效良好,將有望重塑 AI 成長與電網穩定之間的平衡模式,為美國甚至全球資料中心產業帶來新典範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灣地理冷知識翻轉印象:高雄車站比屏東車站更南、綠島火山超越玉山
日本和歌山百歲人瑞仍在行醫每周看診 不想退休
美麗島民調》吳子嘉:曹興誠、柯建銘聲量退場 賴清德民調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