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衛福部啟動八大應變措施,確保災民醫療與用藥不中斷。(圖片來源 / 花蓮市衛生局)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部分鄉鎮交通受阻、民眾緊急撤離安置。
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赴花蓮勘災,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也陪同,並啟動8大應變措施,從醫療救護、藥品供應到災後心理照護全面介入,盡力確保災民的健康與基本醫療權益。
最讓人關心的是,萬一健保卡在洪水中遺失或毀損,是否會影響就醫與領藥?健保署已明確表示,即使沒有健保卡,災民仍可透過「例外就醫」方式獲得診療與領藥服務,藥品毀損或處方箋遺失,也可由醫師重新開立,避免中斷治療。
健保署:沒有健保卡也能就醫領藥
樺加沙颱風帶來的暴雨,導致部分地區民眾緊急撤離,有人來不及帶走健保卡,或卡片泡水損壞。健保署強調,各特約醫療院所皆須協助災民以「例外就醫」方式就診。院所會在「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例外就醫名冊」登錄相關資料,讓災民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問題。
若健保卡毀損或遺失,民眾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只要在健保卡申請表上註明「樺加沙颱風受災」,即可到各地郵局、戶政事務所(限本國籍)、部分可製卡的鄉鎮公所,或健保署各服務據點免費申辦。若有疑問,可撥打健保署諮詢專線:市話0800-030-598或4128-678(不需加區碼),手機則改撥(02)4128-678。
領藥部分,若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遺失或毀損,藥局仍會依「例外就醫」規範提供藥品。若藥品報銷需重複開立,醫師可註記「R007」,不會被列入重複用藥。災民若遇到處方箋到期,但恰逢災害停止上班,可將領藥日順延至災情後第一個上班日,避免影響療程。
「8大應變措施」確保災區醫療不中斷
衛福部自颱風海上警報發布起,即展開全面因應。石崇良表示,本次動員涉及醫療、藥品、心理、社會救助、防疫等多重面向,8大應變重點包括:
1.撤離脆弱族群
各縣市衛生局已於21日晚間完成電話通知,將孤島地區的洗腎患者、孕產婦優先撤離,避免中斷治療或臨盆風險。
2.緊急醫療網絡
六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隨時掌握急救責任醫院狀況。截至24日上午7時,累計收治49名緊急傷病患,33人已出院,各院所運作正常。
3.災難醫療隊調度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衛福部即調度災難醫療隊支援,確保第一時間能後送及處理傷患。
4.災區看診與送藥
花蓮醫院、慈濟醫院、門諾醫院均派員進駐災區協助看診與開方;若災民無法領藥,藥師公會可調劑送藥,甚至動用無人機送藥團隊支援。食藥署同步監控藥品供應,避免短缺。
5.收容安置與心理照護
光復高職、大進國小、萬榮國小、鳳林樂活會館等安置所共收容508人,衛福部動員花蓮家扶中心等民間團體協助盤點物資。玉里醫院心理健康團隊亦到場,提供醫師、心理師、社工的專業支持。
6.社工關懷與死亡慰問
花蓮縣政府已啟動「一戶一社工」關懷,針對死亡家屬及傷者提供陪伴。慈濟、世界展望會、家扶基金會等團體也協力支援。
7.前進協調所專人進駐
衛福部社工司指派具救災與重建經驗的專人駐守花蓮前進協調所,統籌協調各項資源,避免發生救援斷層。
8.災後防疫
疾管署持續監測災區與收容所狀況,並協調疫苗供應,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做好防護。目前尚未出現特殊疫情或群聚事件,防疫人員已進駐協調所監控。
災區收容所與醫療支援狀況
截至24日,花蓮縣內已有超過500名災民安置在四處收容所。光復安置所由花蓮家扶團隊協助物資盤點,確保急需品能及時送達。
醫療部分,光復醫療救護站已進駐醫師、護理師與行政人員共9人,提供基礎診療。玉里醫院則率領心理健康團隊,協助災民度過恐慌與焦慮。
同時,花蓮縣衛生局設立單一窗口電話(03-8224750),協助民眾代為轉介醫療、領藥或處方需求,提供更直接的管道。
防疫與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除了醫療與藥品供應,災後心理與防疫同樣關鍵。花蓮玉里醫院醫師指出,突如其來的天災,常讓民眾產生焦慮、失眠或創傷反應,因此心理師與社工的陪伴不可或缺。
疾管署提醒,災後家園清理應穿戴手套與防護裝備,避免皮膚感染;也持續針對社區與收容所進行疫病監測。目前並無疫情異常,例行疫苗接種已透過調度確保供應。
石崇良強調,颱風再大,也不能讓民眾的基本醫療與健康保障中斷,無論是就醫、領藥、心理輔導或防疫,衛福部都會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力,提供災民完整支持。
健保署也呼籲,災民若遺失健保卡,不必驚慌,醫院與藥局都有「例外就醫」機制。必要時可撥打專線洽詢,或盡快申辦免費換卡,確保後續醫療權益。
更多信傳媒報導
輝達總部尚未定案 北士科商辦單價衝上78萬創高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風暴 黃國昌因陳駿季8月時說「沒有立即潰堤風險」要他下台
一人宅十年竟占全台近三分之一 六都一人戶占逾七成 新北市比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