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達新1機停機檢修中,台電19日將火災事故檢討報告提送高雄市政府,尚待審查後,才能歸隊發電。圖片為法蘭(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高雄興達電廠新2號燃氣機組日前爆炸起火,不僅造成新1號機連帶停擺,更使全台電力備轉率更是一度「迫降」,迫使台電緊急啟動多部備用機組。
事故發生後,民代引述工程師爆料,質疑台電為填補電力缺口而「趕工」,甚至放寬機組振動標準,導致零件過度磨損釀災;對此,台電今(24)日則嚴正駁斥,強調事故原因在於承包商未安裝正確墊片,與外界所稱的「趕工放寬振動值」無關。
台電內部工程師爆料指「放寬振動標準」惹禍
立委柯志恩日前召開記者會,播放由高市議員邱于軒接獲的工程師爆料錄音,揭露內部操作問題。根據爆料,機組在測試階段本應於振動數值達到一定門檻時停機檢查,但因電力吃緊,上層疑似授意工程人員「放寬標準」。
該工程師稱,過去振動值若達到1就要停機檢修,如今即使升至2至3仍持續運轉,長期下來導致零件加速耗損。
工程師並點出另一隱憂:1號與2號機的法蘭墊片存在品質落差,加上頻繁振動,原本應能使用1至2年的墊片提前磨損,最終造成天然氣管路出現脆弱點並洩漏,引爆火警。
柯志恩指出,事故發生後,台電不得不動員包括民國64年投產的大林老舊機組,以維持電力供應,「這樣如何說服社會相信台灣沒有缺電?」她提醒政府,AI產業與高科技發展都仰賴穩定水電供應,若能源規劃持續陷於應急,恐難支撐未來需求。
否認趕工放寬,台電:墊片裝錯才是主因
面對外界質疑,台電今日發布聲明嚴正駁斥。台電表示,初步調查顯示,興達火警主因是承包商未裝正確法蘭墊片,受高溫影響後墊片失效,並非外界指稱的「振動過大」。
台電解釋,渦輪機與天然氣管路法蘭並無直接連結,且法蘭接頭由20組螺栓強力鎖固,理論上不可能因振動造成墊片磨損失效。對於外界持續引用錯誤爆料,台電表達遺憾。
同時,台電強調,機組試運轉過程均符合國際規範,振動值皆在長時間穩定運轉的安全範圍內。每一項測試都有統包聯盟提出的「測試程序書」,經台電與顧問公司審核後執行,絕無可能因趕工而省略必要程序。對於「放寬標準」的說法,台電直指完全不符事實。
此外,台電也回應外界對驗收及品管的質疑。台電指出,建設過程自設計、施工到測試,均依工程會規範進行,包括書面審查與現場見證。
以本次事故涉及的法蘭墊片為例,統包聯盟需先自檢,再送台電書審;而涉及安全的水壓試驗與氣密試驗,則必須有台電人員現場見證,因此不存在驗收不實或便宜行事。
針對後續改善,台電已要求統包聯盟(美國奇異、中鼎)全面檢討,並計畫針對墊片安裝採「雙重見證」,由台電與承攬商共同確認並拍照存證,以確保使用正確材料。同時,將更嚴格介入承攬商的物料領用與管控。台電也強調,將依調查結果對相關單位提出求償,確保責任釐清。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事故主因最終如何認定,近期的興達電廠爆炸與林口兩機組故障等事故,已經凸顯台灣能源供應的脆弱性,與電力系統在安全監管、品管程序以及能源規劃上的問題。社會期待的不只是責任歸屬,更是能避免下一次事故的長遠解方。
林口1號機已恢復健康重回崗位,2號機仍待搶救
至於林口兩機組雙雙故障,於17日高溫破管的林口一號機,原先台電預估將在22日即可修復完畢,但因破管洩漏位置複雜,拉長施工時間,最後於23日下午併聯發電。根據台電官網顯示,目前發電容量已恢復至往日水準。
至於勵磁系統故障的林口2號機,經原廠三菱公司評估將新製環滑軸進行更換,正協調供應商備料,將儘速交付供林二機回裝恢復供電,至於修復時間仍評估中。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股不斷創新高 盤中觸26394高點 台股ETF 9月填息成績發光
台灣將首次管制對南非的晶片出口 彭博社:半導體成為外交武器
馬太鞍溪堰塞湖之災》衛福部啟動8大緊急應變 災民沒健保卡也能用健保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