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預計9月底第4次海試,但系統整合成最大關卡。(圖片來源/台船)

海鯤號自7月3日第3次海試後,緊急回到乾塢維修,直到9月2日才重新移泊至碼頭,知情人士透露,預計於本月底進行第4次海試,屆時可能進行浮航或淺水潛航測試,目前進度卡關在最關鍵的「系統整合」。

潛艦包括作戰、聲納、通訊、電子、動力等多項高精密系統,全球約有17個國家擁有自主建造能力,知情人士稱,水面艦的系統整合已是高難度的挑,潛艦的系統整合難度則更是數倍提升。

他表示,由於潛艦裝備極為精密,海鯤號在系統整合過程中,會出現A、B、C、D裝備性能OK,但是E裝備性能不達標,下次E裝備OK了,又換成其他的系統異常,導致進度一再延宕,讓潛艦團隊相當頭痛。

「系統整合從設計端就要納入規畫,不是東買一個、西買一個,最後再來整合。」曾有規劃潛艦建軍經驗的退役將領點出3大問題稱,系統整合會直接影響到「操作風險、作戰能力,還有安全性疑慮。」

退將強調,劍龍級潛艦為何會如此成功?就是因為廠商在設計時就將系統整 合納入規劃、協調,邊裝邊整合,現在則是一開始順序就錯了。他建議,政府要趕快找美國的高手來,協助全面解決。

系統整合和安全問題11月難交艦,月底浮航或淺水潛航

而海鯤號原預計於9月就要完成測試、11月交艦給海軍,台船董事長陳政宏17日表示,目前不可能在9月完成測試,一切以安全為前提依約執行。

事實上,海鯤號自7月第3次海試後,歷經3個月後才重新移泊至碼頭,進度就 已嚴重落後,專家稱,先前應曾經出現過重大問題,才會違反潛艦建造常態,再次回到乾塢隔開海水施作,同時不排除是拆掉漏水的管線重新施工。

具潛艦建軍規劃經驗的退將建議,可盡速請美國協助全面解決系統整合問題。(圖片來源/台船)

由於國造潛艦裝備、人員均為多國參與,被外界形容是「八國聯軍」,美商洛克希德·馬丁亦不願接手系統整合,還有台船及海軍一再強調的安全問題,交艦進度似難樂觀。

對於11月交艦期程,台船相關人士「婉轉」表示,這是預定的節點,但是一切以「安全」為最高前提,而非一定要趕在這個時間點完成,也請社會各界包容和支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

海鯤號預計於9月底進行第4次海試,會視整備情形、測試水域、海象、水文環境等複雜變因,進行浮航或是淺水潛航。

合併不同測試 「趕進度」,前海軍上校黃征輝:引進團隊或外購

出港後如為淺水潛航,將會以水下10公尺為單位,逐步下潛測試,潛艦小組也規劃,如果順利可以合併不同階段的測試 「趕進度」,但在任何環境一有問題,就會立即上浮,拉回港內調整改進。

「海鯤號準時交艦的機率微乎其微,希望要好好做,安全最重要,不必趕。」具潛艦尋商經驗的前海軍上校黃征輝表示,澳洲過去曾自製潛艦失敗,絕對不能土法煉鋼 ,否則投下再多的預算,也難以確保戰力。

「台船團隊缺乏潛艦建造經驗,潛在風險極高。」黃征輝建議 ,在當前國際局勢變化下,台灣實應重新檢視潛艦政策,考慮引進國外成熟團隊協助建造,以降低技術風險。

黃征也提出替代方案,如果實在不行,「就應該轉向,對外採購二手潛艦。」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主計處公布失業率 民間調查81分待業痛苦指數又破紀錄
限貸令下交易量減 高雄中古社區仍超熱門
虛擬資產服務業洗錢防制登記名單出爐 9家獲金管會核准、其餘18家被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