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ranks》報導預期,英特爾與輝達簽訂合作協議,可能引起整個半導體產業出現重大連鎖反應。(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AI晶片巨頭輝達9月18日簽署協議,投資50億美元買下約5%的英特爾普通股,市場人士感嘆2005年英特爾時任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曾提議以200億美元收購輝達,遭董事會否決。
20年後,英特爾卻被輝達投資的50億美元救贖,矽谷可說是上演一場「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戲碼。
多數先進晶片最終可能從台灣轉移到美國生產
美國科技新聞媒體《Quartz》盛讚,輝達入股,使英特爾的信譽獲得數十年來最大的提升,讓川普資助的後段班公司,變成真正的人工智慧(AI)玩家,對輝達而言,這是在電腦晶片供應鏈影響力的策略性擴張。
以色列的財經媒體《Tipranks》報導預期,這份協議可能引起整個半導體產業出現重大連鎖反應。目前,台積電生產輝達先進的晶片,但隨著輝達現與英特爾串連在一起,越來越多市場人士猜測,部分利潤豐厚的業務,最終可能會從台灣轉移到美國生產,這種可能性恐已引起台積電的高度警覺。
對於輝達和英特爾的策略夥伴關係,對手公司超微(AMD)也有擔心的理由,畢竟AMD長期與英特爾爭奪資料中心晶片的合約,但輝達對英特爾的資助與支援,可能會打破現在市場的均衡狀態。
英特爾股價周四聞訊飆漲5.67美元或22.77%,收報每股30.57美元,創一年多新高,並改寫1987年10月29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神隊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助攻,英特爾股價一個月狂飆20.76%,川普政府見狀,應該是最高興的大戶投資人。
華府投資英特爾不到1個月,帳面爆賺51億美元
8月份,川普總統以「補貼換股」的方式,收購英特爾約9.9%的股份,每股買價為20.47美元,購買股數約4.33億股普通股,成本約88.71億美元。
根據英特爾18日盤中股價最高價32.38美元計算,美國政府的持股市值達到140.3億美元(約4223.8億元台幣),不到1個月,帳面未實現盈餘達51.5億美元(約1536億元台幣)。
多年來,英特爾是矽谷最悲傷的希臘合唱團,一邊高呼自己有轉機,一邊卻無所作為混日子。財報電話會議聽起來像心理諮商,新的口號閃過又消失,每次提出的5點計劃更像是懺悔,而不是經營戰略。
華爾街投行禮貌地打了個哈欠,對手超微(AMD)吃掉英特爾的午餐,曾經在晶片領域具有標誌性的英特爾變成一個冷知識的答案:矽谷的「矽」到底代表什麼?
但是到了美國時間2025年9月18日早上,黃仁勳在一張支票上寫下神奇的數字:50億美元,詠嘆調合唱團安靜下來。
英特爾將製造輝達定制的x86 CPU
身價4兆多美元的AI晶片老大輝達宣布,將收購英特爾逾4%的股份,雙方將共同開發資料中心、AI個人電腦(PC)晶片。突然之間,英特爾不再是笑柄,彷彿成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將共同開發「多代」產品:英特爾將替輝達製造客製化數據中心用x86 CPU,並整合進Nvidia的AI架構;英特爾還將製造與輝達RTX GPU晶片串接的PC系統晶片,並且使用NVLink作為雙方高速連接的「初期證據」。
但是英特爾刻意沒有承諾輝達的繪圖處理器(GPU、顯卡)製造業務將從台積電轉移出去,也沒有承諾晶圓代工生意轉移到英特爾生產線。
即使英特爾與輝達的合作主要關乎架構和一致性,而非晶圓代工,但是投資人開始重新向上評估英特爾的估值了。
在先進晶片的產能提前數年預售、採購人員渴望確定性的人工智慧市場中,英特爾與輝達建立可信的合作關係,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更多信傳媒報導
聯準會降息1碼》 國泰世華:美元長線偏弱、美債長天期利率下跌空間有限
「馬克宏社經政策不適合我,貝魯的預算也不適合我」 法國50萬勞工罷工上街高喊「富人加稅」
鍾佳濱驚訝接任黨團幹事長 柯建銘續任總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