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憂心,在中國反內卷尚未奏效下,台灣傳統產業還會苦上一陣子。(攝影/葉佳華)

台美關稅談判進行中,但目前美國仍對台課徵20%+N的對等關稅,重創國內傳統產業,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統產業近兩年在多個因素下已經受到影響,恐怕還要苦上一陣子;但傳產必須化危機為轉機,不只是要升級、還要跨域轉型,往成長性較高的行業發展練就競爭力。

現代財經論壇17日以「台灣經濟如何突破關稅衝擊」為題舉行論壇,講者包括台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林建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政大經濟學系教授莊奕琦以及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等人出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健全:傳產還會苦上一陣子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川普關稅這一波已經對台灣「傷筋動骨」,包括第一個,台灣將來在汽車、農產品難免全面開放市場;第二個,台灣將來會有一波高科技產業赴美投資的遷移潮。

第三個,傳統產業會遭受很大的衝擊,王健全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兩年,日幣貶值那麼多,台灣的工具機早已受到影響,加上台灣也因地緣政治風險,許多國際企業也開始「台灣+1」,傳統產業被迫到海外投資設廠,造成成本提高,且傳統產業也在中國傾銷之下,難以倖免。

傳產不只要升級,還要跨域轉型、跟高科技鏈結在一起

王健全直言,雖然中國推出反內卷政策,但實際上廠商若沒有降低價格,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研判台灣的傳統產業還會苦上一陣子;他也說,很多人講現在傳統產業要升級,但升級已經不夠,只有往成長性較高的行業發展才能練就競爭力。

王健全認為,傳統產業這一波不只是要升級,還要跨域轉型,往成長性較高的行業發展,並與跟高科技鏈結在一起。他舉例像是工具機,搭上AI、半導體、重電、新能源或是機器人;又或者是石化產業結合ESG、特用化學;紡織導入機能領域等。

王健全也釋出對於台灣經濟未來的三個情境,第一個、也是最好的情境是,台日韓三國策略聯盟,不僅台灣可以先進入美國市場卡位、美國也能創造工業化;台灣則換取國內低關稅,「台灣一定要思考,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去美國投資,台灣會每下愈況。」

第二個情境是,當台灣企業需要去美國投資的時候,台灣除了被動性接受之外,也要有主動性的投資思維,王健全舉例,目前台灣到美國掛牌的企業並不多,若未來台灣企業去美國建立一個半導體族群,不僅運用美國人才,也在美國掛牌,吸引美國人投資,「可用美國人的錢來壯大台灣產業」,但資金一定要設計回流台灣的機制。

第三個情境則是,若台灣選擇維持現狀,王健全認為,最差的情況就是高科技產業外移、傳統產業頂不住壓力,屆時台灣經濟將面臨產業空洞化危機、失業率上升等嚴重性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提醒,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沒這麼樂觀,恐怕淪為錢坑。(攝影/葉佳華)

半導體關稅沒這麼樂觀,吳大任:台商赴美投資的成本難估算

不過,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對於半導體產品關稅的看法,相對沒這麼樂觀,他指出,因為川普曾抱怨,過去的歷任美國總統都沒有認真做事,才讓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流到台灣,如果過去的美國總統有針對半導體相關產品課徵100%、200%、300%關稅的話,現在半導體產業還是留在美國。

吳大任認為,這隱含著未來半導體產品關稅不會太樂觀,他預估,半導體關稅至少將課徵25%以上,甚至更高都有可能性。

另外,川普提到,若有承諾赴美投資者,可望獲得豁免。但吳大任指出,目前並未白紙黑字地講清楚,屆時是否有投資規模的限制都還是未知數,另外,他也說,是否能把整個供應鏈都拉到美國投資,恐怕沒這麼簡單。

吳大任舉例,川普關稅政策脅迫很多國家不同的產業到美國去投資,屆時美國是否有足夠的勞工可支持製造業生產,若勞工供給不足,未來廠商的生產要素價格可能會漲得可怕,以台灣廠商來說,到美國投資的成本估計未來幾年可能會高到無法想像,進而影響未來這些廠商到美國生產的獲利表現,很可能會淪為「錢坑」,這也是為什麼他對於廠商到美國投資這件事情沒有那麼樂觀。

林建甫建議以多元外貿戰略布局,避免單一市場依賴

針對產業該怎麼因應關稅衝擊?台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林建甫認為,台灣產業具有許多利基,包括台灣企業具有勤奮及責任感文化,且中小企業以靈活應對、品質穩定著稱,許多隱形冠軍長期深耕於國際市場;加上台灣理工人才基礎深厚、外匯存底充沛、農漁業高品質及專業化發展,可以透過多元的產業利基,形成對外貿易戰略的多層次布局。

林建甫進一步說明,多元外貿戰略布局主要有5個部分,包括第一,傳統的歐美市場,雖然美國關稅政策壓力大,但歐美市場仍是全球最大高端消費的群體;第二是東亞市場,像是東南亞、東北亞,雖然日本與韓國是台灣的出口競爭對手,但同時也可以是合作夥伴,東南亞則具有人口紅利優勢,成為需要耕耘的市場。

第三是東歐及中亞市場,林建甫說,台灣應結合外交突破與產業互補策略,透過MOU與技術合作協議,深化半導體、生醫、綠能與智慧製造領域;第四則是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儘管兩岸緊張,但中國仍是台灣的貿易主要夥伴,不能完全忽視該市場;第五是全球南方,涵蓋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等發展中國家,人口占全球近8成。

林建甫認為,台灣可透過技術輸出與產業合作,將半導體、綠能、醫療器材等優勢領域輸入南方市場;且擴大教育與人才交流,培養長期友好關係與技術人才;除此之外,也協助中小企業國際化,例如提供市場資訊、融資支持與法律諮詢等服務,協助中小企業走出海外;最後則是善用APRC、CPTPP等區域性經濟平台,擴大台灣在全球南方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林建甫重申,多元外貿戰略的核心,不在於放棄既有的市場,而是在於避免單一市場的依賴,透過分散市場與產業,台灣才能在國際貿易震盪下保持彈性與自主。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原民會114年超額進用原住民族頒獎典禮
首次合作 漢翔聯手雷虎合作研發中大型無人直升機
弓四飛彈進入量產雷達再進化 銳鳶二型搭水下偵測夾艙和攻擊無人機擬列特別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