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結束,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與妻女、公司同仁一起合照,紀念此時此刻。(攝影/李海琪)

工業研究院15日舉辦工研院52周年院慶與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今年共有五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以及生醫醫療領域。其中生醫醫療領域與半導體產業更佔兩席,成為矚目焦點。副總統蕭美琴、經濟部長龔明鑫以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皆親自抵達會場祝賀。

生技產業作為政府瞄準打造的下一個「護國神山」,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指出、生醫領域的兩位新進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二位皆對於台灣疫苗政策、智慧醫療推動貢獻良多。

蕭美琴肯定地表示,蔡長海領導的中醫大附醫屢獲國際肯定,在國際評比與醫療領域上屢次獲得殊榮,其於推動新藥、基因癌症與AI研發也替台灣生技產業奠定國際地位。

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蔡長海:關鍵在研發商品化

蔡長海跟《信傳媒》記者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具備高度潛力,關鍵在於如何將大學與醫學中心的研發能量轉化為商品化成果。他認為,美國能夠在生技領域居於領先,正是因為政府全力支持研究與大學研發。

他有信心地表示,台灣同樣擁有豐沛的人才,只要能將學術論文轉化為專利與商品,在工研院的引領下結合教育界、醫療界與產業界,未來有機會打造全球前十大生醫產業,甚至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

對於台灣面臨少子化與人才外流挑戰,蔡長海指出,AI正是突破口。他強調,AI技術能廣泛應用於醫療及照護領域,例如發展「AI醫院」或智慧醫療產業,都屬於千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既能推動經濟成長,也能減輕少子化帶來的人力不足問題。

他認為,透過AI導入,台灣不僅能有效降低人力與資源浪費,還能帶動新一波產業發展。蔡長海進一步舉例,若以AI進行智慧醫療診斷,不僅可節省大量醫護人力,還能提升診斷精準度,對病患治療成效有直接幫助。

同時,AI的應用也有助於降低健保體系的人力與人事費用支出,並拓展醫療服務的國際化。

中醫大打造智慧醫院與生醫園區,力拚卓越

蔡長海致力發展智慧醫療與AI醫學,推動產學研「3P策略」並創立多家生技新創;同時也主導 SARS 防疫及醫療教育國際合作。他去年即與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並列財訊雜誌評選為跨世代「50影響力人物」後,如今又榮獲工研院院士的終身榮譽職銜。

他致詞時表示,中醫大在 US News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評比中,皆名列台灣第二、世界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更榮獲 美國新聞週刊「世界最佳智慧醫院」、美國智力協會「戴維斯卓越獎」,並在 TIMSS 全球智慧醫院評比奪冠,為台灣首度拿下世界第一。

蔡長海指出,中醫大不僅重視教育與醫療,也積極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成立八家延伸企業,其中三家已上市櫃,帶動細胞治療與 AI 醫療進展。

同時,中部唯一的生醫園區已成立,邀請國際產業與研究機構合作,包括與日本設立研發中心、與輝達共建基因與新藥研究中心,並邀請美國 NIH 專家加入。他強調,目標是打造具全球特色的卓越生醫園區,成為亞洲的 NIH 據點。

「身為教育醫療和生醫研發的工作者,我們肩負比一般企業更多的社會責任」蔡長海說,未來希望能在工研院的帶領之下,和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一起發展精準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攜手打造全球頂尖的生醫產業,讓臺灣在世界發光發亮。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北地院裁定維持7000萬交保 柯文哲持續嗆檢察官:明明沒有證據把我先關起來
工研院5新進院士就有2位來自台積電 魏哲家親臨祝賀
竹市友好城市日本八代市小野泰輔市長首次當選率訪問團拜會 邱臣遠代理市長:深化兩市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