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保署最快10月推假日急症中心,盼分流輕症減輕急診壅塞壓力,不過專家憂人力不足恐難解。(攝影/陳稚華)
健保署最快將於10月起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 Urgent Care Center),目標是分流急診室的大量輕症患者,減緩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的壓力。
不過消息一出,引發醫界熱議,不少專家認為立意良好,但能否成功仍取決於「急診壅塞是否真正處理」、「人力資源能否到位」以及「民眾就醫習慣能否改變」。
急診壅塞未解,假日急症中心恐治標不治本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醫療政策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先面對「急診壅塞」的根本原因,否則再多新設計與制度都無法奏效。
他強調,必須先解決大部分壅塞,剩下的輕症才可透過特殊門診或急症中心分流,並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以鼓勵醫師承接此業務。
對於健保署規劃的假日急症中心,陳威明提醒必須考量人力是否足夠,以及民眾的就醫習慣,因許多人早已習慣到台大、榮總等大型醫院掛急診,要他們臨時改到新中心看診,可能不容易。不過他也表示,政府有立意良善的新政策都應該支持且允許嘗試,國家才有可能進步。
合理獎勵機制缺位,不能只靠熱情支撐
而前台大醫院院長、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日前受訪時則表示,「假日急症中心」的概念很好,目前急診壅塞的主因並非輕症,而是25%需要住院或進一步檢查的重症病人;反觀75%的輕症病人,多能經急診醫師評估後直接返家,且民眾很難自我判斷是輕症或重症。
吳明賢認為實務上有3大挑戰,包括地點設置在哪裡?哪些醫師願意投入?大醫院急診醫師已極度辛苦,不可能再分身;制度是否具備合理獎勵?他強調不能單靠奉獻,否則難以永續。
他坦言,雖然輕症直衝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已調升至750元,確實減少部分輕症就醫,但對紓解急診壅塞效果有限,若再將輕症部分負擔調至千元以上,輕症病人就醫量或會進一步下降,例如由每月8500人次減至8200人次,但急診仍可能壅塞,因真正的壓力來自重症需求。至於是否再調高負擔,他強調須經全民智慧與討論,找到兼顧公平與可行的制度設計。

退休醫師與診所串聯,可成解方之一
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接受《信傳媒》訪問時表示,假日急症中心的設置立意良好,不過可能需要大量的宣傳,才能讓民眾知道並且接受四五级的急症,不去大醫院急診。
他建議用高薪聘請退休的醫護人力,輪流到假日急症中心服務,「他們臨床經驗豐富,可以幫上大忙。」而目前在大都會已經有一些急診專科醫師自行開設輕症急診診所,「政府不妨把他們和假日急症中心串連整合資訊,讓民眾更方便。」
鄭丞傑也提到,可過醫師公會協調,讓每個小區域的多數科別,假日都有診所輪流開診,「絕大多數五級的急症都可以就近在這些診所獲得醫治。而健保對於假日開診應給予大幅提高給付,以資鼓勵。」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則表示,假日急症中心以應以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讓中央地方合作,「從六都開始試辦,開放現有衛生所(有的縣市改名健康中心),讓醫師公會承包,先充實必要設備(X光、檢驗、超音波等簡易外科處理與緊急處理設備),且主要於例假日(長假)運作。」
張鴻仁強調,初期要大力宣導,讓民眾一般輕症如開藥、小外傷扭傷、換藥等不要去大醫院的急診,運作一段期間後,民眾自動會分流。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元貶值前夕 白銀價格今年以來上漲45%超越黃金 法巴銀上修目標價至50美元
馬斯克隔海參加英國極右派活動 喊「英國必須更換政府」
行政院證實將自提全盤修法版本 與在野黨版本直球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