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赵令志评《乾隆朝金川战争新探》|观念的冲突与乾隆朝边徼秩序的重构
2025-09-04
《乾隆朝金川战争新探:档案文献与田野调查双重奏》,王惠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452页,118.40元战争与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历史演进密切相关。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在前期通过一系列战争扩大了疆域版图、巩固了统治地位。乾隆五十七年(1792),大将军福康安率军击败进犯后藏一带的廓尔...

郑羽双评《弃夫潜逃》|城墙之下,律法之外:乱世北平女性的生存空间
2025-09-02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美]马钊著,孔祥文译,上海教育出版社|万镜MirrorForest,2025年5月出版,384页,78.00元1945年春,汪伪政府统治下的北平正处于剧烈的经济与社会动荡之中。3月6日早晨,朝阳门内大街153号福顺号烧饼铺的伙计孙士春焦急地等待着...

宋明炜|重访《少年中国》:从科幻的角度有何启示
2025-09-02
《少年中国:民族青春与成长小说,1900-1959》,宋明炜著,康凌、肖一之、樊佳琪、廖伟杰译,2025年5月出版,366页,60.00元“新中国”的概念,作为一种“未来”想象,诞生在二十世纪之初。二十世纪是中国知识分子自觉认同的第一个“世纪”,时间本身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而中国的历史有了未来指向。新旧世纪之...

吴华评《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借风水之镜,探自我认知
2025-09-01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陈进国著,中信出版集团丨见识城邦,2024年9月版,988页,158.00元哲学命题与风水的隐秘交织“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一经典哲学命题,犹如深邃的思想迷宫,引导着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人们对自我进行深刻审视。当我们尝试将这一命题置于更为宏大与多元的背景之下,从个体生命的...

鲁明军谈艺术力与艺术史的野蛮主义
2025-08-31
鲁明军(章静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鲁明军教授的新著《无名的艺术力:论形式意志与图像潜能》,是继《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2023)之后,其关于二十世纪艺术史的最新研究。鲁明军在书中围绕二十世纪艺术知识场域展开了一系列观察和论述:经由李格尔的...

孙江|茶馆里的当代史
2025-08-30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王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年8月出版,444页,89.00元在这里发表出来的是川人王笛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保存成都茶馆的功业,为了不至于因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茶馆里发生的那些令人感叹的过往的痕迹不致失去光采,特别是为了把它们盛衰的...

司马朝军评《博学于文》|“大器早成”刘师培:转型时代的博学鸿儒
2025-08-30
《博学于文:中外思想学术交汇下的刘师培文论》,狄霞晨,广陵书社2021年9月出版,504页,68.00元刘师培(1884-1919)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久负盛名的天才型读书种子,既是清代扬州学派的殿军,也是晚近国粹学派的开山,接受过传统经学系统训练,又深受西方学术影响与冲击,与章太炎、黄侃等人在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变...

辛旭评《小孩共和国》|非国之民:小孩共和国与战后秩序的想象与失落
2025-08-27
《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法] 萨米埃尔·布雄 / [法] 马蒂亚斯·加尔代 / [法] 马蒂娜·吕沙 著,马雅 / 陈秋含 译,...

王翔|我们可以《对工作说不》吗?
2025-08-27
《对工作说不》,[英]大卫·弗雷恩著,重命名小组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2025年3月出版,312页,56.00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依然是全球社会中最常见的社交开场。单位、职位、薪资……像一根看不见的主线,编织着现代人的身份叙事。工位、工卡、加班、周报、KPI、OKR……无数个体...

赵刘洋评《洪亮吉》|一位非典型乾嘉士大夫的心境与生涯
2025-08-25
《洪亮吉:清朝士大夫的生存之道》,[日]片冈一忠著,张珺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284页,68.00元一历史学家的乐趣之一或许就是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迹和思想打捞出来。被梁启超和陈寅恪等史学名家所欣赏的张荫麟,于1926年在著名的《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讨论洪亮吉的人口思想的文章,正是因为这...

肖一之|Watchdog与看门狗
2025-08-25
论出身,诞生于莎士比亚笔下的“watchdog”一词在英文单词里不能不算高贵了。《牛津英语辞典》记录它初次登场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精灵爱丽尔唱了首歌来迷惑费迪南王子,其中有这么一句“Harke, harke, bowgh wawgh: the watch-Dogges barke,...

张艺曦谈明代中后期小读书人的焦虑与彷徨
2025-08-24
张艺曦(章静绘)台湾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张艺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思想史、地方史与家族史,在最近出版的《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一书中,他将眼光专注于明中晚期的江西及周边地区的小读书人,展现这些小读书人在晚明各风潮间的徘徊与彷徨,甚至陷入抉择的困境。这些小读书人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学术的代表,但他...

唐永艳评《被遗忘的中美洲》|“被迫迁移”的另类叙事
2025-08-23
《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美]阿维瓦·乔姆斯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好望角,2025年5月出版,404页,108.00元关注到中美洲移民问题并非偶然。2019至2024年间在古巴三年的实地调研中,我的日常充斥着身边朋友的“出走”——有人在筹备,有人刚启程,有人已到达。五年间,超过十分之一的古巴人...

叶树彬评《诗歌与警察》︱信息、事件与公共舆论的诞生
2025-08-23
《诗歌与警察: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美]罗伯特·达恩顿著,谷大建、张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5年6月出版,256页,69.80元1749年的法国,注定是多事之秋。1748年10月签订的《亚琛条约》结束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因其不利于法国,再加上其中规定要驱逐深得民心的斯图亚特家族后代爱德华王子,...

周之桓评《智慧巴黎》|“大千世界只在巴黎”
2025-08-23
《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法]白鲁诺著,邓捷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3年3月出版,410页,95.00元“所有的报纸,就连庄严的《箴言报》(Moniteur),都在反复诉说着这只大胆的鸭子。就在智慧巴黎(Paris...

李公明︱一周书记:灵魂要工作,还是……要罢工?
2025-08-23
《灵魂在工作:从异化到自主》,[意] 弗朗科·“比弗”·贝拉尔迪著,李小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版,340页,75.00元这本很精悍的小书拿在手里,有点像握着一把手术刀,或者一支雷管。当代意大利思想家、作家弗朗科·“比弗”·贝拉尔迪的《灵魂在工作:从异化到自主》(The Soul at...

蔡萌评《妇女一直在工作》|在历史坐标中审视妇女劳动
2025-08-21
《妇女一直在工作》,[美]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著,蔡萌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25年8月,340页,68.00元在二十世纪美国妇女史与劳工史研究领域,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Alice...

徐俊、宫晓卫、高克勤、姜小青丨立诚守拙,其容若虚——古籍出版四人谈(上)
2025-08-21
编者按:徐俊、宫晓卫、高克勤、姜小青曾合力主持“古工委”工作十余年,又分别将四家古籍出版名社带到新高度,既是出版行业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近日,由他们合著的《叩学事铅椠——古籍出版四人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上海书评》特此发表本书四人“同题共答”代序,分为上下两篇,读者可...

李公明︱一周书记:分析哲学与……面向“生活实践”的自觉
2025-08-21
《分析哲学与人类生活》,[美] 托马斯·内格尔著,胡昂俊 / 韦腾捷译,中信出版社,2025年1月版,320页,72.00元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研究涵盖政治哲学、伦理学、认识论和心灵哲学等多个领域,他的主要著作对于国内读者来说也并不陌生,《利他主义的可能性》(The...

李公明︱一周书记:神经病患者的……精神抗争
2025-08-17
《一名神经疾病患者的回忆录》,[德]丹尼尔·保罗·施瑞伯著,苏子滢译,上海三联书店丨拜德雅,2025年4月版,396页,78.00元阅读丹尼尔·保罗·施瑞伯(Daniel Paul Schreber,1842-1911)的《一名神经疾病患者的回忆录》(德文原版Denkwürdigkeiten eines...

张朋兵评《诗经学的现代转型》|《诗经》何以“现代”?
2025-08-17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吴寒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344页,78.00元谈起《诗经》,人们的第一印象大略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但今天这种看似通识性的认识却并非“自古而然”的结果,而是晚清民初思想启蒙、文化抗争与现代文学观念共同作用的产物。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现场,面对“三...

邹西礼|《颜氏家藏尺牍》之流传与整理:兼及版本与校勘问题
2025-08-15
一尺牍之为世人所宝,由来尚矣。《汉书·陈遵传》曰:“(陈遵)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弆以为荣。”自斯而往,搜罗、集藏以至刻印刊布名人尺牍之举,史不绝书,毋庸枚举。盖尺牍之于文字也,或研讨艺业,有助学术之发明;或纪事论政,可补史乘之未备。其于书法也,真草行隶,每因所擅而出;秀逸雄健,标格往往或异。其吐诉情...

洪越评《清中叶作为写作主体的女性》︱是自我审查,也是自我赋能的“闺仪诗学”
2025-08-15
Chengjuan Sun, Women As Writing Subjects in High Qing China: Reconfiguring the Poetics of Feminine Propriety ,Brill,...

王东杰评《程允亨的十九世纪》︱每个人都在风中摇摆
2025-08-15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刘永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0月版微观史有何意义?一种最常见的辩护方式,是把考察对象当作某一类事物的代表,微观史因而便是一种“解剖麻雀”的工作。法国历史学家拉杜里在《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开篇,引用了印度《奥义书...

徐俊、宫晓卫、高克勤、姜小青丨立诚守拙,其容若虚——古籍出版四人谈(下)
2025-08-12
编者按:徐俊、宫晓卫、高克勤、姜小青曾合力主持“古工委”工作十余年,又分别将四家古籍出版名社带到新高度,既是出版行业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践行者。近日,由他们合著的《叩学事铅椠——古籍出版四人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上海书评》特此发表本书四人“同题共答”代序,分为上下两篇,读者可...

彭馨妍评《二十世纪的表演课》|演员如何成为角色
2025-08-12
Issac Butler, The Method: How the Twentieth Century Learned to Act, Bloomsbury,...

杨靖︱危险的翻译
2025-08-09
1517年初,托马斯·莫尔在比利时鲁汶(Leuven)出版的《乌托邦》传回英国,书中勾勒的美好社会蓝图令人神往,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同年,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手抄版在欧洲宫廷辗转流传,书中关于世俗政治应摆脱宗教束缚的主张深得各国君主之青睐。不久,莫尔的好友伊拉斯谟(Erasmu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