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点 媒体 观察 军事 书评 IT 问问 百科

7月以来152个国家级气象站高温超40℃,8月仍有阶段性高温热浪

腾讯:灰度测试的微信对讲功能已下线
左右滑动浏览
特朗普再掀关税战,但市场为何对“对等关税”逐渐脱敏?

特朗普再掀关税战,但市场为何对“对等关税”逐渐脱敏?

2025年7月23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一份日本日报的号外报道称,美国和日本已就15%的关税达成协议。特朗普之前威胁要对日本征收25%的对等关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美国国会通过“大美丽法案”之后,特朗普政府工作重心再次回到关税与贸易领域。 一系列密集、高强度的关税行动于7月初展开,7月7日至1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连续抛出三轮“征税函”:第一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函表示将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第二轮信函将矛头指向菲律宾、巴西等8个国家,对进口自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20%至50%不等的关税;第三轮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并计划对未接到关税函的国家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还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统一关税。 此次特朗普关税战看似来势汹汹,但分析师指出,实际威胁不及4月2日其首次宣布“对等关税”时。按照目前来看,未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大概率在15-16%的水平。 “近期接到新关税通知的国家,除日韩外,大部分国家占美国进口份额小于0.1%,因此加权后对美国有效税率影响可忽略不计。”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海外与港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若加上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涉及美国进口份额占比将增加至七成。但是,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有美墨加协议,欧盟在美国进口贸易中的占比较高,美欧大概率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协议。“所以可以判断,只要这三家变化不大,就不会影响大局。” 事实上,特朗普“征税函”公布后,主要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大,美股甚至再创新高,长端美债利率小幅升至4.4%附近,美元指数小幅走高至97.7。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已经逐渐脱敏。 “近期新关税政策更多被认作是一个施压和谈判的技巧。”刘刚说,“这也与我们此前判断一致,即一旦当市场意识到关税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及临近中期选举的约束后,(市场)便不会重演对‘对等关税’的恐慌,波动幅度也不会回到4月2日的极端情形。”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自4月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以来,关税收入迅速上升,仅6月就达266亿美元,是平常水平的4倍,今年上半年关税收入飙升至872亿美元。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分析,截至6月底,10%的基准对等关税已带来超过177亿美元收入,针对汽车行业的特定关税也贡献了超过107亿美元。 鉴于此,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并不会停止,美国政府需要维持一定的基本税率,以抵消大部分“大美丽法案”增加的支出,使得整体财政既可以边际改善,又不会大幅加剧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2024年底,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仅为2.3%,若税率保持在10-14%,即可对应年化关税收入3000亿-4000亿美元,大部分甚至完全抵消“大美丽法案”造成的财政支出增加。中金预计“大美丽法案”每年平均新增支出3400亿美元。 天风证券分析师谭逸鸣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特朗普宣布或者发出威胁的关税政策可以分为四部分。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网、天风证券研究院 制图:界面新闻 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将高达23.1%。不过,“对等关税”公布后,全球市场一度大幅震荡,迫于压力,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但保留了10%的基准对等关税税率。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协议生效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为13.4%。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制图:界面新闻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对钢铁、铝以及铜加关税,是援引《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授权商务部对特定产品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立案调查,并由总统决定实施关税、配额或其他限制措施。7月8日,他再次利用232条,宣布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  “如果将来动用232条款,有效关税税率将拉高到17.5%。”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写道。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和摩根大通大致相同。中金公司指出,当前美国有效关税税率约为12-13%,8月1日后大概率落在15-16%,若“新关税”完全实施则或推升至18%。 刘刚等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关税税率的抬升对美通胀压力有限,美联储降息动作或有延缓。 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3%,均低于今年年初时的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 较为温和的通胀报告也给特朗普抨击美联储提供了新的理由。数据发布后不久,特朗普就再度公开呼吁美联储大幅降息。他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写道:“美联储应将利率下调300个基点。通胀非常低。每年可节省1亿美元!!!” 不过,经济学家多次警告,随着时间推移,与关税相关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冲击。实际上,相比4、5月,易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价格在6月已出现明显抬升。根据国盛证券的测算,6月,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上涨0.12%,明显高于前两个月的0.01%、0.07%。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更持久的影响,一些人还强调这种持久性可能影响到民众的通胀预期。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Rob Subbaraman)本月早些时候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他预计2025年下半年美国通胀将加速上升,关税便是其中原因之一。随着库存逐渐消耗,企业不得不重新进口,此时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将逐步传导至消费端,推高物价。 刘刚预计,至年底美国CPI同比增速或升至3.3%,核心CPI同比增速达3.4%,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四季度。 面对潜在的通胀压力,多数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降息节奏或受到限制,至少在7月议息会议上大概率会按兵不动,最早将于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 美国6月CPI数据公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预期升至了97%。与此同时,9月降息的可能性大幅下降,在数据发布后迅速跌破了60%。 2025年7月23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一份日本日报的号外报道称,美国和日本已就15%的关税达成协议。特朗普之前威胁要对日本征收25%的对等关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美国国会通过“大美丽法案”之后,特朗普政府工作重心再次回到关税与贸易领域。 一系列密集、高强度的关税行动于7月初展开,7月7日至1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连续抛出三轮“征税函”:第一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函表示将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第二轮信函将矛头指向菲律宾、巴西等8个国家,对进口自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20%至50%不等的关税;第三轮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并计划对未接到关税函的国家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还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统一关税。 此次特朗普关税战看似来势汹汹,但分析师指出,实际威胁不及4月2日其首次宣布“对等关税”时。按照目前来看,未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大概率在15-16%的水平。 “近期接到新关税通知的国家,除日韩外,大部分国家占美国进口份额小于0.1%,因此加权后对美国有效税率影响可忽略不计。”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海外与港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若加上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涉及美国进口份额占比将增加至七成。但是,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有美墨加协议,欧盟在美国进口贸易中的占比较高,美欧大概率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协议。“所以可以判断,只要这三家变化不大,就不会影响大局。” 事实上,特朗普“征税函”公布后,主要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大,美股甚至再创新高,长端美债利率小幅升至4.4%附近,美元指数小幅走高至97.7。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已经逐渐脱敏。 “近期新关税政策更多被认作是一个施压和谈判的技巧。”刘刚说,“这也与我们此前判断一致,即一旦当市场意识到关税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及临近中期选举的约束后,(市场)便不会重演对‘对等关税’的恐慌,波动幅度也不会回到4月2日的极端情形。”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自4月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以来,关税收入迅速上升,仅6月就达266亿美元,是平常水平的4倍,今年上半年关税收入飙升至872亿美元。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分析,截至6月底,10%的基准对等关税已带来超过177亿美元收入,针对汽车行业的特定关税也贡献了超过107亿美元。 鉴于此,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并不会停止,美国政府需要维持一定的基本税率,以抵消大部分“大美丽法案”增加的支出,使得整体财政既可以边际改善,又不会大幅加剧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2024年底,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仅为2.3%,若税率保持在10-14%,即可对应年化关税收入3000亿-4000亿美元,大部分甚至完全抵消“大美丽法案”造成的财政支出增加。中金预计“大美丽法案”每年平均新增支出3400亿美元。 天风证券分析师谭逸鸣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特朗普宣布或者发出威胁的关税政策可以分为四部分。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网、天风证券研究院 制图:界面新闻 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将高达23.1%。不过,“对等关税”公布后,全球市场一度大幅震荡,迫于压力,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但保留了10%的基准对等关税税率。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协议生效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为13.4%。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制图:界面新闻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对钢铁、铝以及铜加关税,是援引《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授权商务部对特定产品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立案调查,并由总统决定实施关税、配额或其他限制措施。7月8日,他再次利用232条,宣布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  “如果将来动用232条款,有效关税税率将拉高到17.5%。”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写道。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和摩根大通大致相同。中金公司指出,当前美国有效关税税率约为12-13%,8月1日后大概率落在15-16%,若“新关税”完全实施则或推升至18%。 刘刚等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关税税率的抬升对美通胀压力有限,美联储降息动作或有延缓。 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3%,均低于今年年初时的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 较为温和的通胀报告也给特朗普抨击美联储提供了新的理由。数据发布后不久,特朗普就再度公开呼吁美联储大幅降息。他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写道:“美联储应将利率下调300个基点。通胀非常低。每年可节省1亿美元!!!” 不过,经济学家多次警告,随着时间推移,与关税相关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冲击。实际上,相比4、5月,易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价格在6月已出现明显抬升。根据国盛证券的测算,6月,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上涨0.12%,明显高于前两个月的0.01%、0.07%。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更持久的影响,一些人还强调这种持久性可能影响到民众的通胀预期。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Rob Subbaraman)本月早些时候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他预计2025年下半年美国通胀将加速上升,关税便是其中原因之一。随着库存逐渐消耗,企业不得不重新进口,此时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将逐步传导至消费端,推高物价。 刘刚预计,至年底美国CPI同比增速或升至3.3%,核心CPI同比增速达3.4%,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四季度。 面对潜在的通胀压力,多数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降息节奏或受到限制,至少在7月议息会议上大概率会按兵不动,最早将于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 美国6月CPI数据公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预期升至了97%。与此同时,9月降息的可能性大幅下降,在数据发布后迅速跌破了60%。
股市火热!权益类产品成银行销售“新宠”,监管两度发文剑指合规

股市火热!权益类产品成银行销售“新宠”,监管两度发文剑指合规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7月23日,沪指盘中站上3600点,再创年内新高。 界面新闻走访发现,伴随A股连续上扬,不论是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私募产品还是受众更广的含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都不同程度走俏。 分析认为,中长期来看,由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将与存款利率保持相对一致的下行趋势,居民可能从纯固收领域向“固收+”领域迁徙,开始更多关注含权类理财产品。而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 含权产品销售走俏 “固收类产品是每月理财的热销产品,7月我们重点推荐一款封闭期420天的固收增强产品,中低风险,业绩基准2.75%至3.45%,今天是第一天募集期。”一位国有行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介绍。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96%。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相匹配,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呈现下行趋势,2025年6月存续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6%,较去年末下降27个BP。 “现在大盘涨得不错,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一些风险偏好相对高的客户把资金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理财主打‘低波稳健’,是今年卖得最好的一类理财产品。最近,固收+产品销售也很不错,可以明显看到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抬升。”一位股份行网点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固收+”是一种投资策略,这类理财产品通常80%以上投资于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资产。另外不超过20%的部分投资于股票、可转债、期权等风险资产来增厚收益,其目标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从最新的二季报数据来看,上半年多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超过百亿元。其中,景顺长城基金的“固收+”规模增量大幅领先,达到356.50亿元。中欧、中银、富国、易方达等公司的规模增量也位居前列。 通常,固收+的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部分产品在权益市场上涨时,年化收益率可以超过5%。但这类产品波动也比较大,权益市场下跌时,产品有跌破净值的风险。 一位国有行总行个金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私募产品卖得也比去年同期好不少。“市场回暖是直接原因。另外,还有两个政策因素。一是公募费率改革后,一些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奔私’;二是银行代销私募产品新规落地后,合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有利于促成大行和头部私募的合作,投资者会有更多产品选择。” 多个《办法》剑指合规 上述国有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合规要求越来越严格,银行渠道的私募产品不会做公开宣传,基本围绕私行等高净值客户定向营销。” 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要求“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客户。” 《办法》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销售私募产品的,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及监管制度明确私募产品投资者认定标准,以有效方式对投资者资产规模、收入水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评估,并以非公开方式销售。 此外,今年3月,监管机构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下称《代销管理办法》),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界面新闻表示,《代销管理办法》首次系统规范银行代销业务,意在遏制部分机构存在误导销售、飞单私售、合作管控不足等情况。 一位长三角省分行消保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一直以来,银行理财销售不规范引发的消保投诉很多,是银行非常头疼的问题。 上述国有行人士表示:“2022年银行理财遭遇破净,固收+受到的冲击很大,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把产品销售给了没有那么大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这些客户在赎回产品的过程中引发了负循环。” 《办法》明确,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特别保护,包括强化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开展风险提示等。 对于65周岁以上的客户,金融机构应当履行特别注意义务。《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向六十五周岁以上的客户销售或者与其交易高风险产品的,应当履行特别的注意义务,可以包括制定专门的销售或者交易程序、追加了解相关信息、强化告知和风险提示、给予更多考虑时间、及时进行回访等。 前述银行网点负责人对于目前火热的权益市场表达了谨慎态度:“沪指已经要接近去年10月的高点,肯定存在回调风险。所以我要求客户经理在营销权益类产品时一定要做好风险提示,不能让客户只盯着收益。”他对界面新闻说。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7月23日,沪指盘中站上3600点,再创年内新高。 界面新闻走访发现,伴随A股连续上扬,不论是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私募产品还是受众更广的含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都不同程度走俏。 分析认为,中长期来看,由于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将与存款利率保持相对一致的下行趋势,居民可能从纯固收领域向“固收+”领域迁徙,开始更多关注含权类理财产品。而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 含权产品销售走俏 “固收类产品是每月理财的热销产品,7月我们重点推荐一款封闭期420天的固收增强产品,中低风险,业绩基准2.75%至3.45%,今天是第一天募集期。”一位国有行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介绍。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96%。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相匹配,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呈现下行趋势,2025年6月存续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6%,较去年末下降27个BP。 “现在大盘涨得不错,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一些风险偏好相对高的客户把资金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理财主打‘低波稳健’,是今年卖得最好的一类理财产品。最近,固收+产品销售也很不错,可以明显看到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抬升。”一位股份行网点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固收+”是一种投资策略,这类理财产品通常80%以上投资于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资产。另外不超过20%的部分投资于股票、可转债、期权等风险资产来增厚收益,其目标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从最新的二季报数据来看,上半年多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超过百亿元。其中,景顺长城基金的“固收+”规模增量大幅领先,达到356.50亿元。中欧、中银、富国、易方达等公司的规模增量也位居前列。 通常,固收+的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部分产品在权益市场上涨时,年化收益率可以超过5%。但这类产品波动也比较大,权益市场下跌时,产品有跌破净值的风险。 一位国有行总行个金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私募产品卖得也比去年同期好不少。“市场回暖是直接原因。另外,还有两个政策因素。一是公募费率改革后,一些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奔私’;二是银行代销私募产品新规落地后,合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有利于促成大行和头部私募的合作,投资者会有更多产品选择。” 多个《办法》剑指合规 上述国有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合规要求越来越严格,银行渠道的私募产品不会做公开宣传,基本围绕私行等高净值客户定向营销。” 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要求“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客户。” 《办法》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销售私募产品的,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及监管制度明确私募产品投资者认定标准,以有效方式对投资者资产规模、收入水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评估,并以非公开方式销售。 此外,今年3月,监管机构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下称《代销管理办法》),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界面新闻表示,《代销管理办法》首次系统规范银行代销业务,意在遏制部分机构存在误导销售、飞单私售、合作管控不足等情况。 一位长三角省分行消保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一直以来,银行理财销售不规范引发的消保投诉很多,是银行非常头疼的问题。 上述国有行人士表示:“2022年银行理财遭遇破净,固收+受到的冲击很大,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把产品销售给了没有那么大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这些客户在赎回产品的过程中引发了负循环。” 《办法》明确,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特别保护,包括强化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开展风险提示等。 对于65周岁以上的客户,金融机构应当履行特别注意义务。《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向六十五周岁以上的客户销售或者与其交易高风险产品的,应当履行特别的注意义务,可以包括制定专门的销售或者交易程序、追加了解相关信息、强化告知和风险提示、给予更多考虑时间、及时进行回访等。 前述银行网点负责人对于目前火热的权益市场表达了谨慎态度:“沪指已经要接近去年10月的高点,肯定存在回调风险。所以我要求客户经理在营销权益类产品时一定要做好风险提示,不能让客户只盯着收益。”他对界面新闻说。
党内大佬集体施压后,石破茂决定在9月之前宣布去留

党内大佬集体施压后,石破茂决定在9月之前宣布去留

2025年7月23日,日本东京,石破茂抵达首相官邸。来源:视觉中国 日本首相石破茂已决定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 据央视新闻报道,石破茂在7月23日向周围人士透露,其所在的自民党将于8月汇总参议院选举情况相关报告,他本人计划在今年8月结束前宣布辞职。 当天早些时候,石破茂还在直播记者会上称,与美国就向日本征收15%的关税,以及双方就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与美方供应链合作、保障经济安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 他还特别指出,在日本现行的大米“最低准入制度”下,增加从美国进口大米的比例。此举不会牺牲日本农业。 美东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帖称,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而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该协议将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其市场对美国汽车、卡车,以及大米等农产品开放。 据悉日美已经进行了八轮谈判。双方此前都曾表露谈判气氛紧张,尤其是在日本石破茂当局面临国内巨大的政治变局压力之际。 现年68岁的石破茂拥有近40年从政经验,是日本第102任、103任首相,此前5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在对华立场上,他承认日本需要正视和反思历史问题,主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合作。 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参议院选举中落败,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跌至新低,自民党内开始出现要求石破茂辞职的呼声。 石破茂原本坚持继续执政,但多名自民党人士已经公开要求他辞职。自民党的地方组织还向总部提交申请,要求石破茂作为自民党总裁需主动承担选举惨败的责任,否则该党终会“消亡”。 消息人士还透露,自民党大佬、前首相麻生太郎已经向麻生派议员表示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包括安倍派在内的自民党主要派阀都因“黑金丑闻”而解散,麻生派是唯一没有解散的大派阀。 自民党高知县支部联合会宣布将向自民党总部提交申请,要求石破茂尽快下台。自民党高层已计划于31日召开国会成员恳谈会,讨论参议院选举结果和石破茂继续任首相一事。 虽然在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都沦为“少数派”,但由于日本在野党分别隶属左翼和右翼阵营,各政党在内政、外交和修宪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联手推翻执政联盟的可能性较低。 2025年7月23日,日本东京,石破茂抵达首相官邸。来源:视觉中国 日本首相石破茂已决定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 据央视新闻报道,石破茂在7月23日向周围人士透露,其所在的自民党将于8月汇总参议院选举情况相关报告,他本人计划在今年8月结束前宣布辞职。 当天早些时候,石破茂还在直播记者会上称,与美国就向日本征收15%的关税,以及双方就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与美方供应链合作、保障经济安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 他还特别指出,在日本现行的大米“最低准入制度”下,增加从美国进口大米的比例。此举不会牺牲日本农业。 美东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帖称,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而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该协议将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其市场对美国汽车、卡车,以及大米等农产品开放。 据悉日美已经进行了八轮谈判。双方此前都曾表露谈判气氛紧张,尤其是在日本石破茂当局面临国内巨大的政治变局压力之际。 现年68岁的石破茂拥有近40年从政经验,是日本第102任、103任首相,此前5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在对华立场上,他承认日本需要正视和反思历史问题,主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合作。 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参议院选举中落败,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跌至新低,自民党内开始出现要求石破茂辞职的呼声。 石破茂原本坚持继续执政,但多名自民党人士已经公开要求他辞职。自民党的地方组织还向总部提交申请,要求石破茂作为自民党总裁需主动承担选举惨败的责任,否则该党终会“消亡”。 消息人士还透露,自民党大佬、前首相麻生太郎已经向麻生派议员表示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包括安倍派在内的自民党主要派阀都因“黑金丑闻”而解散,麻生派是唯一没有解散的大派阀。 自民党高知县支部联合会宣布将向自民党总部提交申请,要求石破茂尽快下台。自民党高层已计划于31日召开国会成员恳谈会,讨论参议院选举结果和石破茂继续任首相一事。 虽然在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都沦为“少数派”,但由于日本在野党分别隶属左翼和右翼阵营,各政党在内政、外交和修宪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联手推翻执政联盟的可能性较低。
明确全周期监管要求,中国首个商业航天质量新规出台

明确全周期监管要求,中国首个商业航天质量新规出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国家层面出台新政,加强对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监管。 7月21日,国家航天局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系统性地对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作出明确规定。 上述新规旨在提升商业航天项目质量水平,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有序发展。 《通知》适用于商业航天项目的研制、生产、试验、发射、运行、服务、回收、退役处置等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监督管理。 《通知》明确,商业航天项目是指未列入国家和军队科研计划,未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依照市场模式,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法人或自然人投资实施并由其承担主体责任和风险的航天项目,其他类型航天项目可参照执行。 中科宇航副总裁李新宇对界面新闻指出,上述文件是行业发展10年以来,首次针对商业航天项目特别是项目质量工作(包括安全、保密工作),全面性地提出了明确的监督、管理要求,标志着“强过程监管、强质量管控”阶段的到来,对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舆论导向效果。 据李新宇介绍,《通知》出台的背景是经过一年来对商业航天安全、质量形式的研判,主管部门对商业航天如何规范发展,形成了管控共识,即在基本继承传统航天质量文化、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和型号质量管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商业航天产业的独有特点(市场化、灵活性、创新型)进行顶层约束。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截屏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截屏 界面新闻注意到,今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强调了“安全健康”。此外,今年以来,诸多商业航天企业进行相关试验、发射的宣传表述中,均增加了关于安全的内容。 “《通知》内容的提出,对整顿商业航天乱象丛生、不守规矩、肆意蛮干、胆大乱干等敲响了警钟、给出了明示;此外,市场化的恶性商业竞争,也需要重新审视是否合规、合法。”李新宇称。 他认为,身为商业航天企业大军中的一员,应该看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坚定决心和导向激励,更应该坚定做好自身工作,坚守长期主义、“结硬寨打呆仗”,安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李新宇看来,通览《通知》全篇内容,每家企业都会对号入座、对标自查。未来,在国家支持下、在标准约束下,中科宇航更有信心完成好企业经营和项目研制的工作。 其同时表示,不符合行业规范、标准要求、基本做法的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甚至泯灭于责任和法规的约束之中。 此次《通知》,共涵盖了九个板块、共39条具体内容,明确了商业航天项目定义、各参与方职责,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研制生产、地面试验、发射实施等全流程提出了相关管理要求。 其中明确指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责任主体,负责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管理以及自我质量监督。项目发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风险影响的主要相关方,可根据具体风险程度,有选择地策划并实施对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的外部质量监督活动。 此外,第三方专业机构受委托承担对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复查、独立评估、质量监理以及监督评价等相关工作。 “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通知》表示。 《通知》内容显示,商业航天项目发生质量事故时,承担方应及时向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监管部门完成后续调查和处置工作。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 此外,应对商业航天项目的事故开展调查,涉及严重经济损失和安全的重大事故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活动。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进行等级划分。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规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商业航天领域曾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给行业敲醒警钟。商业航天企业天兵科技,其一子级火箭试验发生故障坠落。 彼时的情况说明显示,2024年6月30日下午3点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 试车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跌落山中后解体。 该事件引起的社会舆论反响较大,后续天兵科技也公开致歉。也是自上述事件起,国家层面对于商业航天安全问题的重视,提到了新高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国家层面出台新政,加强对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监管。 7月21日,国家航天局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系统性地对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作出明确规定。 上述新规旨在提升商业航天项目质量水平,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有序发展。 《通知》适用于商业航天项目的研制、生产、试验、发射、运行、服务、回收、退役处置等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监督管理。 《通知》明确,商业航天项目是指未列入国家和军队科研计划,未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依照市场模式,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法人或自然人投资实施并由其承担主体责任和风险的航天项目,其他类型航天项目可参照执行。 中科宇航副总裁李新宇对界面新闻指出,上述文件是行业发展10年以来,首次针对商业航天项目特别是项目质量工作(包括安全、保密工作),全面性地提出了明确的监督、管理要求,标志着“强过程监管、强质量管控”阶段的到来,对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舆论导向效果。 据李新宇介绍,《通知》出台的背景是经过一年来对商业航天安全、质量形式的研判,主管部门对商业航天如何规范发展,形成了管控共识,即在基本继承传统航天质量文化、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和型号质量管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商业航天产业的独有特点(市场化、灵活性、创新型)进行顶层约束。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截屏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截屏 界面新闻注意到,今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强调了“安全健康”。此外,今年以来,诸多商业航天企业进行相关试验、发射的宣传表述中,均增加了关于安全的内容。 “《通知》内容的提出,对整顿商业航天乱象丛生、不守规矩、肆意蛮干、胆大乱干等敲响了警钟、给出了明示;此外,市场化的恶性商业竞争,也需要重新审视是否合规、合法。”李新宇称。 他认为,身为商业航天企业大军中的一员,应该看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坚定决心和导向激励,更应该坚定做好自身工作,坚守长期主义、“结硬寨打呆仗”,安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李新宇看来,通览《通知》全篇内容,每家企业都会对号入座、对标自查。未来,在国家支持下、在标准约束下,中科宇航更有信心完成好企业经营和项目研制的工作。 其同时表示,不符合行业规范、标准要求、基本做法的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甚至泯灭于责任和法规的约束之中。 此次《通知》,共涵盖了九个板块、共39条具体内容,明确了商业航天项目定义、各参与方职责,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研制生产、地面试验、发射实施等全流程提出了相关管理要求。 其中明确指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责任主体,负责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管理以及自我质量监督。项目发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风险影响的主要相关方,可根据具体风险程度,有选择地策划并实施对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的外部质量监督活动。 此外,第三方专业机构受委托承担对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复查、独立评估、质量监理以及监督评价等相关工作。 “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通知》表示。 《通知》内容显示,商业航天项目发生质量事故时,承担方应及时向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监管部门完成后续调查和处置工作。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 此外,应对商业航天项目的事故开展调查,涉及严重经济损失和安全的重大事故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活动。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进行等级划分。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规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商业航天领域曾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给行业敲醒警钟。商业航天企业天兵科技,其一子级火箭试验发生故障坠落。 彼时的情况说明显示,2024年6月30日下午3点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 试车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跌落山中后解体。 该事件引起的社会舆论反响较大,后续天兵科技也公开致歉。也是自上述事件起,国家层面对于商业航天安全问题的重视,提到了新高度。
百亿级“聚变航母”在沪启航,对核电行业意味着什么?

百亿级“聚变航母”在沪启航,对核电行业意味着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一座面向聚变时代的“超级载体”正式在沪落地。 7月22日晚,中国核电(601985.SH)发布重磅公告称,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中国核能“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在中国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中国核电拟参股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司)。 公告显示,中国聚变公司目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聚变)、国绿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聚变,共同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其中中国核电投资金额为10亿元。 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150亿元,成为了目前国内资金体量最大、股东阵容最强的聚变实施主体。 当日,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其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核电公告 可控核聚变又被称做“终极能源”,其让轻原子核在上亿摄氏度高温、足够密度和足够长约束时间的条件下,可控地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并持续释放能量。 上述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七方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是中核集团50.35%,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中国核电6.65%,浙能电力(600023.SH)5%,国绿基金3.19%,四川聚变3%。 从这一股权布局看,中国聚变公司将背靠中核集团在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且有央企中石油集团及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为聚变能源的商业化探索注入合力。 界面新闻注意到,中核集团与其他公司增资方式不同,其以现金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其余公司则均以现金形式出资。 中核集团入股的知识产权,依托的应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称西物院)。 据浙能电力公告披露,中国聚变公司原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现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望汇路260弄1号,法定代表人为刘叶。其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西物院党委书记。 西物院隶属于中核集团,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也是中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技术积累深厚,但一直未有商业化落地的实质性动作。 西物院曾先后主导建成中国环流一号、环流二号科学装置,并在2020年自主设计建造成功第三代聚变平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该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据浙能电力公告,中国聚变公司未来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根据装置的不同,当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重力场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装置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场反位形(FRC)及磁镜等。 这意味着,中国聚变公司有望借助中核集团在聚变领域的技术、工程积累,成为中国商业核聚变的“鲶鱼”。 目前,中国主要的商业核聚变公司包括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和新奥集团等。这些公司多数由科研单位、高校的技术成果孵化而来。 中国聚变公司的另一股东方昆仑资本,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 这也成为近期中石油在核聚变投资版图商的另一颗“落子”。今年3月,中油资本(000617.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参股企业昆仑资本于2024年参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下称聚变新能)。 聚变新能背靠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唯一成果转化平台的角色。 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聚变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上海聚变,成立于2024年,持股方包括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下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重点关注未来产业中的颠覆性技术及交叉科学的融合运用。 据《文汇报》报道,今年4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曾宣布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公司,该项目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投资中国聚变公司,也是上海抢占核聚变产业高地的重大战略布局。 可控核聚变已成为上海正在打造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未来能源”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上海将聚变能源作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和优秀人才团队。 去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开展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的实验物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等研发,建成国际先进的聚变能源中心。 该行动方案以“到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为总目标,提出“三步走”战略在沪落地的系统性施工图,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定量指标+四大功能定位+六大重点工程”。 1983年,中国就提出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总战略。该战略‌旨在逐步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的供应,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热堆、‌快堆、‌聚变堆。 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聚变能源是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包括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日本和欧盟共同建造运行的JT-60SA。 根据核聚变行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FIA)去年7月发布的年度报告《2024年全球核聚变行业》,彼时,全球至少有45家商业化聚变公司,累计融资71亿美元(约合509.72亿元人民币),其中4.26亿美元(约合30.58亿元人民币)来自政府等公共资金。 但全球可控核聚变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投资聚变公司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低,也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的风险。 根据上述公告,截至去年底,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约为6.1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11亿元;去年净亏损达2.02亿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为4325.89万元。 截至今日收盘,酒钢宏业(600307.SH)、浙富控股(002266.SZ)、苏博特(603916.SH)、东方电气(600875.SH)、法兰泰克(603966.SH)均涨超10%。 中国核电报每股9.42元,上涨0.86%,总市值1938亿元;浙能电力报每股5.39元,上涨3.06%,总市值722.73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一座面向聚变时代的“超级载体”正式在沪落地。 7月22日晚,中国核电(601985.SH)发布重磅公告称,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中国核能“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在中国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中国核电拟参股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司)。 公告显示,中国聚变公司目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聚变)、国绿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聚变,共同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其中中国核电投资金额为10亿元。 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150亿元,成为了目前国内资金体量最大、股东阵容最强的聚变实施主体。 当日,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其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核电公告 可控核聚变又被称做“终极能源”,其让轻原子核在上亿摄氏度高温、足够密度和足够长约束时间的条件下,可控地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并持续释放能量。 上述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七方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是中核集团50.35%,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中国核电6.65%,浙能电力(600023.SH)5%,国绿基金3.19%,四川聚变3%。 从这一股权布局看,中国聚变公司将背靠中核集团在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且有央企中石油集团及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为聚变能源的商业化探索注入合力。 界面新闻注意到,中核集团与其他公司增资方式不同,其以现金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其余公司则均以现金形式出资。 中核集团入股的知识产权,依托的应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称西物院)。 据浙能电力公告披露,中国聚变公司原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现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望汇路260弄1号,法定代表人为刘叶。其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西物院党委书记。 西物院隶属于中核集团,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也是中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技术积累深厚,但一直未有商业化落地的实质性动作。 西物院曾先后主导建成中国环流一号、环流二号科学装置,并在2020年自主设计建造成功第三代聚变平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该装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据浙能电力公告,中国聚变公司未来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根据装置的不同,当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重力场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装置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场反位形(FRC)及磁镜等。 这意味着,中国聚变公司有望借助中核集团在聚变领域的技术、工程积累,成为中国商业核聚变的“鲶鱼”。 目前,中国主要的商业核聚变公司包括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和新奥集团等。这些公司多数由科研单位、高校的技术成果孵化而来。 中国聚变公司的另一股东方昆仑资本,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 这也成为近期中石油在核聚变投资版图商的另一颗“落子”。今年3月,中油资本(000617.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参股企业昆仑资本于2024年参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下称聚变新能)。 聚变新能背靠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唯一成果转化平台的角色。 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聚变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上海聚变,成立于2024年,持股方包括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下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重点关注未来产业中的颠覆性技术及交叉科学的融合运用。 据《文汇报》报道,今年4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曾宣布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公司,该项目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投资中国聚变公司,也是上海抢占核聚变产业高地的重大战略布局。 可控核聚变已成为上海正在打造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未来能源”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上海将聚变能源作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和优秀人才团队。 去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开展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的实验物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等研发,建成国际先进的聚变能源中心。 该行动方案以“到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为总目标,提出“三步走”战略在沪落地的系统性施工图,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定量指标+四大功能定位+六大重点工程”。 1983年,中国就提出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总战略。该战略‌旨在逐步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的供应,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热堆、‌快堆、‌聚变堆。 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聚变能源是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包括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日本和欧盟共同建造运行的JT-60SA。 根据核聚变行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FIA)去年7月发布的年度报告《2024年全球核聚变行业》,彼时,全球至少有45家商业化聚变公司,累计融资71亿美元(约合509.72亿元人民币),其中4.26亿美元(约合30.58亿元人民币)来自政府等公共资金。 但全球可控核聚变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投资聚变公司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低,也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的风险。 根据上述公告,截至去年底,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约为6.1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11亿元;去年净亏损达2.02亿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为4325.89万元。 截至今日收盘,酒钢宏业(600307.SH)、浙富控股(002266.SZ)、苏博特(603916.SH)、东方电气(600875.SH)、法兰泰克(603966.SH)均涨超10%。 中国核电报每股9.42元,上涨0.86%,总市值1938亿元;浙能电力报每股5.39元,上涨3.06%,总市值722.73亿元。

最新资讯

精简套餐、资费透明,中国移动 / 联通 / 电信三大运营商集体表态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莫名其妙订了新业务、套餐资费眼花缭乱、收到境外骚扰电话,这些都是电信用户常见的消费痛点。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三大运营商近日...

阅读全文
影驰 RTX 5080“黑星曜”OC 显卡发售:镜面背板,与白色款同为 10499 元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影驰昨日宣布旗下 GeForce RTX 5080 星曜 NOX(“黑星曜”)OC 显卡正式发售,定价保持在与白色版本星曜...

阅读全文
微信安卓版 8.0.62 最新官方内测版下载发布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微信安卓平台迎来了 8.0.62 测试版更新,本次更新安装包文件详细信息如下: 微信安卓内测版 8.0.62 (...

阅读全文
三星 One UI 8 Watch 稳定版启动推送,Galaxy Watch Ultra 智能手表率先尝鲜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体 SamMobile 今天(7 月 22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三星已开始为部分市场的 Galaxy Watch U...

阅读全文
全新长城坦克 500 车型 7 月 25 日亮相,可选装激光雷达或智驾版车型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易车报道称,全新坦克 500 将于 7 月 25 日亮相。IT之家注意到,坦克官方自昨天开始就已经在为这款新车进行预热,号...

阅读全文
界面早报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中美海运价格高位回落7成
界面早报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中美海运价格高位回落7成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 央视新闻7月21日消息,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截至7月20日,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中央巡视组将...

阅读全文
人形机器人公司接连斩获“大单”,产业链降本加速度
人形机器人公司接连斩获“大单”,产业链降本加速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方卓然 刘素楠 杨冰柯 梁宝欣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人形机器人超级订单不断。 2025年7月,继智元...

阅读全文
特朗普政府称奥巴马团队曾“伪造情报”干预权力交接,奥巴马方面未回应
特朗普政府称奥巴马团队曾“伪造情报”干预权力交接,奥巴马方面未回应

2025年1月9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五任总统和多国政要出席卡特国葬。特朗普与奥巴马交谈。来源:视觉中国 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的“通俄门”事件又有了新进...

阅读全文
西藏自治区政府原主席齐扎拉被“双开”,老搭档受贿3.43亿上周被判死缓
西藏自治区政府原主席齐扎拉被“双开”,老搭档受贿3.43亿上周被判死缓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今年落马的首个正部级“老虎”已被处理。2025年7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农...

阅读全文
上半年法院受理危险驾驶案降至12万件,仍居刑事案件第一位
上半年法院受理危险驾驶案降至12万件,仍居刑事案件第一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2025年7月21日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共受理刑事一审案...

阅读全文
洋河股份换帅!顾宇接任董事长,成百亿上市酒企最年轻掌舵人
洋河股份换帅!顾宇接任董事长,成百亿上市酒企最年轻掌舵人

7月21日,洋河股份(002304.SZ)完成管理层关键交接,根据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47岁的顾宇以99.88%的赞成票通过决议,正式接任公司董事...

阅读全文
经济大省“半年报”悉数出炉:浙江增速领跑,五省超全国水平
经济大省“半年报”悉数出炉:浙江增速领跑,五省超全国水平

2025年6月29日,浙江杭州,杭州奇妙夜活动在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举办。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截至7月21日,六个经济大省均已公布上半年经...

阅读全文
如何破解制造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人社部出招
如何破解制造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人社部出招

2025年7月3日,在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人焊接能力进行测试。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人社部...

阅读全文
盘中必读|多家企业披露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板块应声走高,德新科技涨停
盘中必读|多家企业披露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板块应声走高,德新科技涨停

7月22日,固态电池概念盘中再度活跃,德新科技(603032)、中钢天源(002057)等涨停;先惠技术(688155)、孚能科技(688567)、先导...

阅读全文
A500ETF座次生变:华泰柏瑞、广发反超,尾部“卷”不动了 | 基金放大镜
A500ETF座次生变:华泰柏瑞、广发反超,尾部“卷”不动了 | 基金放大镜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 近期,中证A500ETF规模排名突变,引发市场关注。随着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出炉,中证A500ETF的申赎情况...

阅读全文
ST西发拟收购嘉士伯手中的拉萨啤酒50%股权,此前双方纠纷不断
ST西发拟收购嘉士伯手中的拉萨啤酒50%股权,此前双方纠纷不断

图片来源:拉萨啤酒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7月21日晚间,ST西发(000752.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嘉士伯国际...

阅读全文
故宫门票只要2分钱?官方回应并致歉:购票小程序升级出现异常
故宫门票只要2分钱?官方回应并致歉:购票小程序升级出现异常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7月22日凌晨,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故宫博物院购票系统出现bug,游客仅需支付2分钱便可以购买门票游览故宫,连带钟表馆、珍宝馆...

阅读全文
总投资200亿的深圳首座大悦城亮相,能否杀出重围?
总投资200亿的深圳首座大悦城亮相,能否杀出重围?

深圳大悦城 界面新闻记者王妤涵拍摄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深圳首座大悦城亮相,比外界预期晚了太久。​ 当这座总投资200...

阅读全文
百事益生元可乐要来了,消费者会为新口味买单吗?
百事益生元可乐要来了,消费者会为新口味买单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7月22日,界面新闻获悉,百事公司将推出益生元可乐,这也是其20年来首次针对传统可乐产品增加新口味。 ...

阅读全文
暑期档文旅市场“超预期”开局:亲子游学火爆出圈,企业吹响抢收号角
暑期档文旅市场“超预期”开局:亲子游学火爆出圈,企业吹响抢收号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这个暑期,文旅市场迎来火爆开局。 “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多名文旅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阅读全文
太原、厦门两地数千套保障性住房面市,价格为周边商品房五折
太原、厦门两地数千套保障性住房面市,价格为周边商品房五折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匡达 7月21日,太原、厦门两地均有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式面向符合条件的群体开放申请。 据黄河新闻网,17日上午《太原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阅读全文
泡泡玛特创始人回应labubu卖高价:月销或达1000万只
泡泡玛特创始人回应labubu卖高价:月销或达1000万只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潮流玩具labubu的火爆也让其出品企业创始人备受关注。 据人民日报,近日,在北京朝阳区泡泡玛特总部,记者专访了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

阅读全文
景德镇陶阳里步行街收费引热议,景区回应
景德镇陶阳里步行街收费引热议,景区回应

图片来源:陶阳里公号 近日,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中山北路步行街实行收费政策,这一举措引发了游客和市民的关注。 多位游客反映,这条原本开放的步行街突...

阅读全文
部分门店新推“星子自习室”,星巴克回应
部分门店新推“星子自习室”,星巴克回应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社交媒体上多名用户反映广东部分星巴克门店新推“星子自习室”。 7月21日,据九派新闻,多家广州、深圳地区星巴克门店店员确认星巴...

阅读全文
广东佛山顺德区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2158例,均为轻症
广东佛山顺德区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2158例,均为轻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2025年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

阅读全文
地方新闻精选 | 山西稷山回应农村公厕“只能看不能用” 通化应对强降雨转移1700多名群众
地方新闻精选 | 山西稷山回应农村公厕“只能看不能用” 通化应对强降雨转移1700多名群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山西】稷山县回应农村公厕“只能看不能用”:严肃追责 央视《财经调查》栏目7月20日晚曝光了“稷山县农村...

阅读全文
直通部委|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
直通部委|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邮政局: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阅读全文
韩国最严重空难调查:或因飞行员关错了发动机
韩国最严重空难调查:或因飞行员关错了发动机

2024年12月31日,韩国,救援队成员在务安国际机场飞机失事现场进行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中国新闻网援引韩国媒体7月21日报道,韩国国土交通部近日...

阅读全文
界面晚报 | 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标发布;白宫审查马斯克公司的政府合同
界面晚报 | 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标发布;白宫审查马斯克公司的政府合同

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标发布:热食1小时内分装,留样不少于48小时 7月21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

阅读全文
下半年择机推出增量政策的必要性上升|宏观晚6点
下半年择机推出增量政策的必要性上升|宏观晚6点

宏观要闻 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周一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快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