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成千上万的法国公民对位于巴黎东部的巴士底狱发起武装袭击,这一事件成为了法国历史的转折点,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并最终促使路易十六统治下的君主制度崩溃。自此,每年的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庆日,以纪念其共和国的诞生。
起源与建造
巴士底狱建于1370年,其兴建者为巴黎的财政、行政与司法最高官员雨格·奥布里奥,时值查理五世在位,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并守护圣安托万门方向的城市东入口。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五大海军力量有哪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造成超过两百万人丧生的战役
伊加·斯维亚特克击败阿曼达·阿尼西莫娃,赢得首个温网女单冠军
“真正的地狱”:三名斯雷布雷尼察幸存者30年前如何与死神抗争
城堡四周环绕高大厚重的城墙,高达24米,基底厚度为3米,并设有8座瞭望塔和深壕,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期间成为了法国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路易十一时期,巴士底狱由军事防御要塞转为用于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后来更成为普通民众的羁押地。
随着其军事角色逐渐淡化,巴士底狱转变为王权的象征与威吓的工具。路易十四登基后,决定拆除其外围防御工事。

此后,国王颁布政令,赋予王室权力以无需法院判决即可拘禁反对派、思想家、作家等人,借以“改正其思想与信仰”。巴士底狱因此被讽刺为“文学荣耀的前厅”。
最初该监狱仅能容纳约45人,但在14至17世纪间,这里关押的政治犯总数超过了800人。在1659至1789年期间,这里共关押了5279人,关押过程极其隐秘。
狱中生活如同法国旧制度社会的缩影——贫富悬殊。富裕囚犯可享受铺设家具的房间、优质食物并有家人探访;而贫困囚犯则身处潮湿昏暗的牢房,被称为“活人地狱”。
事件背景
18世纪末,法国陷入严重财政危机,因债务无法偿还及日常开支短缺导致国家运作瘫痪。
除债务本身之外,法国还因无法偿还短期债务而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法国高层原以为情况可控。1783年,该国政治经济顾问杜邦·德·奈穆尔曾称“财政状况尚不算太糟”。
法国预计美方战争税将持续至1786年,从而为其争取偿债和实施税制改革的时间。但到1789年,其国家经济持续恶化,民众对路易十六和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
随着物价飞涨、粮食欠收,饥荒蔓延,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
国民议会的成立
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大等级:第一等级为教士,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三等级则是农民、工匠、律师、资产阶级和工人等普通民众。
教士与贵族享有免税与高官垄断等特权,普通民众却承受沉重税负且处于政治边缘化状态。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宣布退出等级议会,自行成立“国民议会”,声称代表全国人民,自此成为该国合法的民意机构。
此时,流言四起:国王拒绝解散2万军队,疑似意图镇压国民议会,从而引发广泛恐慌。

起义爆发
同年7月11日,国王罢免了主张改革的财政部长雅克·内克尔,从而引发群众愤怒。与此同时,王室军队在巴黎周边集结。
7月12日,巴黎爆发骚乱,民众洗劫圣拉扎尔修道院并夺取粮食。
抗议愈演愈烈,群众担忧王室暴力镇压,纷纷武装自保、夺取枪支,而弹药仍藏于巴士底狱内。
路易十六调动军队准备实施镇压,与此同时,市民组建了一支4万人规模的民兵队伍。

攻占过程
同年7月14日,起义者携带武器聚集于巴士底狱门前,起初并无攻击意图。其代表曾试图与狱长德洛内侯爵谈判,请求其交出枪弹,但却遭到拒绝。
当地居民察觉狱中炮口对准街区,愈发担心遭到袭击,于是将其视为一种军事威胁。
当天13:30,德洛内下令对群众开火,从而导致激战爆发。国民自卫军在拉法耶特侯爵领导下参战,现场一片血雨腥风。
数小时后,叛军攻入狱中,将德洛内与7名卫兵处决,并释放了当时仅有的7名囚犯。
起义者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查抄了监狱档案,其中一部分被焚毁。俄国使节曾将部分文件带回圣彼得堡,巴黎市政府后来追回了近60万份档案。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在信中写道:“一切都完了,巴士底狱落入了巴黎人之手。”

城堡的毁灭
7月15日拂晓,起义者开始拆除巴士底狱,次日市政承包商皮埃尔·巴罗受命彻底拆除城堡。
他用石材制成纪念品,雕刻成微缩模型,以象征革命胜利,并派人分发至全国,称之为“自由使者”。
拆除工程历时近两年,并于1791年6月21日正式完工。
攻占巴士底狱之后
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群众首次推翻王权的行动。之后,王室军队撤出巴黎,原财政部长内克尔复职。
拉法耶特被任命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国民议会成为立法机关,着手制定宪法,并将法国由君主制转向立宪制。

1789年8月4日,国民议会废除了封建特权与教会特权,推行税务改革,重组国家机关,实现了治理现代化。
同年8月26日,《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发布,确认“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声明强调法律必须来源于全民意志,并保障所有公民平等适用与参与立法。
同时保障司法正义,任何人不得被任意逮捕或惩罚——除非既有法律依据,并经公正审判,推定无罪直到被证明有罪。
公告保护思想与言论自由,政府应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保障民众监督税收和公共开支的权利。
此外还强调要保护私人财产,若为公共利益需征用,应予以公正补偿,例如修建道路或医院。
最终,声明确立了权力分立原则,在议会、政府、司法之间合理配置权力,以防止专权,并确立保障人权的宪政制度。
自此,巴士底狱的陷落成为了自由的象征,是革命胜利于专制的标志。7月14日也成为了法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并演变为法国的国庆日,象征着国家团结与实现法律平等、社会正义的胜利。